1、判断题 (26分)2003年3月20日 美国海军发射的6枚巡航导弹击中伊拉克首都的部分重要目标, 伊拉克战争正式爆发。如今,这场战争已经过去了10年,对它的反思还在继续。
材料一: 美国不顾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对伊拉克发动的这场战争,受到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引人注目的是,法国和德国联手冲在反战第一线,不但在北约和欧盟内公开与美国叫板,而且还与俄罗斯联手在联合国安理会成功挫败了美英利用联合国使其对伊动武合法化的图谋。法国总统希拉克强调,如果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得手,世界将成为单级世界。
——新华网
材料二:西方有些学者认为,在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着波峰和波谷的交替。……认为从19?世纪70年代以来至今的全球化进程中,有三个“高潮”,分别出现在1870~1914?年,1950~1980年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而在这三个“高潮”中间,则是全球化的低潮时期,这时全球化不仅进度缓慢、停滞,而且可能发生逆转、倒退。……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高潮到2000?年达到顶点以后开始出现停滞迹象,发生曲折。世界出口贸易下降……世界对外直接投资额,……连续大幅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更加猖獗,经济全球化失去动力。
-——李琮《经济全球化的波动和前景》
材料三:布什在发动对伊战争前的一次演讲谈到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好处时说:“首先从一个自由的伊拉克获益的是伊拉克人民自己”;其次,“在伊拉克的成功还可以为中东和平打开新局面,并推动建立一个真正民主的巴勒斯坦国家”。?
——仇朝兵《美国与伊拉克和日本的战后重建:政策、进程与问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国际背景。国际社会对伊战的不同反应说明了当前国际关系格局的什么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进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高潮的原因有哪些?你如何看待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波折。指出材料三中布什的真实意图,请你为伊拉克当今的文化建设献计策。(16分)
参考答案:国际背景:
(1)政治上: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国际政治力量失衡。世界和平与动荡并存
(2)经济上:美国是新科技革命的领头羊,新经济的受益者从而为对外扩张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特点: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发展,各种力量的重新组合并没有结束。(10分)
2. 原因:信息技术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两极格局解体;市场经济制度的普遍建立;跨国公司的推动。
认识:波折是暂时的,总趋势将进一步发展,但也不会一帆风顺。(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12分)
意图:对伊战争是美国欲在全球范围推行其价值观。
建议:伊拉克曾是两河流域文明的发源地,一方面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也要汲取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以适应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潮流。“和而不同”(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4分)
本题解析:(1)分析伊拉克战争的国际背景可以从国际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分析,政治上,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国际力量失衡;经济上,美国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军事力量有了很大的增强。当今国际形式的特点主要是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增强。(2)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明显的增强,主要原因有科技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推动和两极格局的解体等,学生可以依据教材进行回答;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但是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美国攻打伊拉克在于推行美国的价值观,搞霸权主义,对于伊拉克重建的问题,要结合伊拉克的国情,吸收世界的优秀文明成果进行。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6月25日,北朝鲜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人迫使南朝鲜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共军向汉城进军时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她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
——克利夫顿·丹尼尔主编《二十世纪大博览》
材料2:1950年6月24日,内战真的爆发了,当时,北朝鲜军队为了“解放”南朝鲜,突然越过了三八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3:1950年6月,拥有苏联装备的朝鲜军队入侵韩国,进展迅速。拥有美式武器的韩国显然也曾计划进犯北方。
——[美]罗兹·墨菲著《亚洲史》
材料4: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以为有美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地占领北朝鲜。但是,北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放了汉城和南朝鲜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
——吴本样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针对该事件,四则材料有哪一方面相似(同)的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上述四则材料的观点有何不同?你认为造成观点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你会如何对待上述材料?作为一名高中学生,你还会通过哪些方法或途径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朝鲜战争;在战争初期,北方军队越过三八线南下。
(2)材料1认为可能是苏联人策划了这次进攻;材料2认为是北朝鲜要“解放”南朝鲜;材料3没有直接说明起因,但暗示这是内战;材料4认为是北朝鲜反抗南朝鲜的进攻。原因:事件本身复杂,因此难以厘清,导致众说纷纭;作者立场不同,因此视角不同,导致分析不同;受意识形态制约,因此先入为主,导致不尊重事实。
(3)会尽量客观而认真地研读上述各方材料,而不是只看其中的一两个材料就下结论;会将上述材料放入原著之中,力求理解作者的真正含意;会将上述材料及著作放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考察作者写作时的具体条件、环境与思想情感。方法或途径:借助图书馆或网络查阅更多的资料,进行比较;与老师和同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可能的话),寻访身边的老人,了解战争爆发时的具体情况;通过信件(邮件)向有关专家请教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对美国在越南推行的“特种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提供物质援助?
②派遣军事教官和顾问?
③帮助越南制定作战方略?
④派遣地面部队直接作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12分)2008----2009的岁末年初,中东地区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巴以冲突不断激化,加沙局面进一步恶化,巴以冲突开始升级、转化。“第六次中东战争”的威胁成为国际关系面临的敏感话题。
材料一?“中东”是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提出的一个地理概念。“中东”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点上。历史上,许多民族都曾经在中东地区繁衍生息,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丰富了这一地区的文明历程。同时,也成了民族纠纷和冲突的“多事之地”。
——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历史上,许多民族都曾经在中东地区繁衍生息,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丰富了这一地区的文明历程”的具体史实。(2分)
材料二 19世纪末,犹太人兴起“犹太复国运动”,要在巴勒斯坦重建犹太国家,得到英美大力支持。英国对该地区采取“分而治之“政策。一方面允许阿拉伯人单独建国,另一方面又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1917年11月,英国外交大臣贝尔
福发出“贝尔福宣言”,声称英国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之家,并为达到目的而尽最大的努力”。 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独立的阿拉伯国和犹太国。1948年5月,以色列国成立。
(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以色列国之所以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的原因。(3分)
材料三?中东和平进程的启动与进展
1948年5月4日
| 以色列宣布建国
|
1948年5月15日---1973年10月6日
| 四次中东战争
|
1978年
| 埃以签署了《戴维营协议》,实现了双方的和平
|
1982年6月—9月
| 第五次中东战争
|
20世纪80年代
| 阿以双方同意“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中东和平进程正式启动
|
1993年
| 巴以签署《关于在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言》,以色列生存权得以承认
|
1994年
| 拉宾、佩雷斯和阿拉法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
1995年11月4日
| 犹太极端分子阿米尔刺杀了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
|
2003年
| 美国、欧盟、联合国和俄罗斯公布了中东和平“路线图”
|
2005年
| 以巴宣布停火,以将其军队、定居者在占领加沙地带38年后撤离
|
2007年11月28日
| 以巴代表在白宫举行和平谈判。由此,巴以和谈在中断了7年之后重新开始。达成了《共同谅解文件》
|
2008年12月27日
| 以色列军队的战斗机和直升机对加沙地区的目标实施了空袭
|
2009年1月3日
| 以色列军队向加沙地带发动地面进攻
|
(3)“五次中东战争”反映了中东地区存在着哪些主要国际矛盾?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中东地区成为“多事之地”的?巴以冲突的关键是什么?(5分)
(4)简要概括材料三所体现的“中东和平之路”的主要特征。(2分)
参考答案:
(1)史实:犹太人建立的以色列国和犹太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先后统治该地区(2分)
(2)原因:巴勒斯坦地区是犹太人(希伯莱人)的祖居地; 历史上,尤其在二战中,犹太人受尽迫害,希望建立自己的国家; 犹太民族有强烈的民族情感(如答出文化、宗教原因也给分);世界大国的支持。(每个1分,择其三即可,共3分)
(3)矛盾:阿以矛盾;阿拉伯国家与宗主国矛盾;战后世界大国之间的矛盾。(2分)原因:历史上是长期民族矛盾,宗教对立,领土和文化历史遗产的归属纠纷;现实是分治没有解决巴勒斯坦建国等问题;战略地位的重要和丰富的资源成为大国争夺之地。(2分)关键:两个民族对同一块领土都拥有排他性的主权要求。(1分)
(4)特征:和平之路曲折复杂、任重道远。(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
②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
③美国侵略越南
④两伊战争爆发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②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主要考查几次重大战争爆发的时间,联系教材可知,1967年4月,以色列和叙利亚在边界发生武装冲突,进而演变为大规模战争,这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第二次印巴战争发生于1965年8月,美国于1964年开始进行侵略越南的的所谓“特种战争”,1965年转入局部战争,两伊战争爆发于1980年,因此,答案为D。
考点: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几次重大战争爆发的时间,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学生需掌握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