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制瓷业的成就。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青花瓷出现于元代;彩瓷和珐琅彩出现于清朝时期。所以这一沉船事件大致发生在清朝,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生产工具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从内容看前三者是与农业相关的工具,而第四幅图与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我国太湖流域18、19世纪曾种植过的一种天然彩色棉花, 花作紫色,由江南农民织成“紫花布”,布经久耐用,出口到欧洲,是19世纪30年代风靡英国的绅士服装衣料。据此可知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棉纺织业。依据所学,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鸦片战争后,故A错误,排除;19世纪30年代的中国棉纺织业处于手工生产阶段,而这时的英国正进行工业革命,处于机器生产阶段,明显领先于中国,故B错误,排除;从材料看不出中国棉纺织品的“价廉”,故C排除;中国的“紫花布”成为风靡英国的绅士服装说明“紫花布”受英国上流社会欢迎,故D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手工业的发展·棉纺织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材料二 (明)除征收市镇店肆门摊税、市栈门摊税外,在交通要地遍设关卡征税,几乎每隔十里就有一道关卡。……商税又极苛重,例如,一船灯草、笤帚,只值一两多银子,而货物税和船税却要三四两银子,小商人只得弃船而逃,或焚货而去。
——《华夏货殖五千年》
材料三 顺治末年(1660年左右),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里,并且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庄(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2分)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1分)材料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这一政策?(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1分)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分);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
(2)重农抑商(1分);表现在设立关卡和加征商税(2分)。
(3)闭关锁国(1分);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2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中大户和小户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所以可以得出材料一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2)根据材料二可知,明朝遍设关卡,对商业征收各种重税,这说明明朝政府采取了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中“遍设关卡征税,几乎每隔十里就有一道关卡。……商税又极苛重”等内容体现了明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主要表现在设立关卡和加征商税方面。
(3)根据材料三中“沿海居民内迁三十里,并且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可知,清朝政府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清朝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宋代范正敏《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电气技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