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中国近代史上,山东是列强激烈争夺的地区之一。1898年德国强租了胶州湾,山东成为其“势力范围”。 (15分)
请回答:
(1)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初,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2)巴黎和会是如何处理山东问题的?中国代表团和中国人民作出了什么样的反应?(6分)
(3)华盛顿会议期间山东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能够解决的原因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
(1)日本乘机占领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又迫使袁世凯政府接受了“二十一条”,其中包括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3分)
(2)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移交给日本。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国内爆发五四运动。(6分)
(3)收回在山东的主权,但日本保留了一些特权。主要是由于中国人民和政府坚持斗争,客观上也利用了英与日本的矛盾。(6分)
本题解析: 第(1)问,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回顾一战前的相关史实可知日本乘机占领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又迫使袁世凯政府接受了“二十一条”,其中包括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第(2)问,结合巴黎和会上的内容可知最终做出把德国在原山东的一切权移交给日本,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消息传到国内,爆发了五四运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第(3)问,联系华盛顿会议的相关内容可知,中国政府收回了山东的主权,但是日本保留了一些特权。能够解决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民和政府坚持斗争,客观上也利用了英与日本的矛盾。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指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中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
——据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方法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摘自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
要求:内容应包括外交努力的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及评价。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字数在120字左右。
参考答案:目标:直接收回山东权利。
经过:驳斥日本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
结果:交涉无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评价: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立场,不畏强权,捍卫民族尊严,应充分肯定。
评分建议:
(1)10—8分,要点全面,引用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楚。
(2)7—4分,要点较全面,能引用史实,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3)3—0分,要点不全面,未引用史实,论证缺乏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说明: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答题有所创新,且言之成理,教师可酌情赋分。
本题解析:目标:根据材料中“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中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可知目标是收回山东权利。关于经过:
根据材料中“提出正式抗议,……不能签字。”可知交涉无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关于评价: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民族尊严,应充分肯定。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材料一

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
材料二

(1)材料一中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简述其产生的历史影响。(5分)
(2)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了什么共同问题?怎样看待他们所推动的“和平事业”?(5分)
参考答案:
(1)事件:英美及世界各国人民逐步联合起来,共同反抗法西斯侵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影响: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根本上扭转了国际力量对比的不利局面,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共同问题:在战争的打击和人民反战情绪高涨等因素推动下,各国利用和平手段解决彼此矛盾。认识:一方面一系列国际和平会议的召开,反映了各国趋向采用和平手段解决矛盾和纠纷,这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并对一战后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这一系列会议均被大国操纵,并不能彻底解决大国之间的矛盾,使其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受到一定削弱。
本题解析:第(1)问根据教材知识可知,两幅图片反映了英美及世界各国人民逐步联合起来,共同反抗法西斯侵略。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影响。第(2)问材料二反映了采用和平手段化解矛盾。根据教材知识从和平会议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角度回答“认识”。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研究人们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因素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是:
①英法的绥靖政策
②苏联的自保政策
③国际联盟的软弱性
④德国人们的盲目性
⑤共产国际的号召力
A.①②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共产国际的号召力主要是在有共产党的国家,而这些国家中,共产党都不是执政党,
都不能左右本国政局,所以共产国际的号召力不是阻止二战的必要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45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对人说:“由于这个宪章,你们实现了三十年前那个伟大政治家-伍德罗·威尔逊的理想。”这里“威尔逊的理想”是建立(?)
A.联合国
B.欧洲联盟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国际联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注意时间“1945年”和内容“宪章”,可推断为《联合国宪章》,即建立普遍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问题,另外从“三十年前”、“威尔逊的理想”可判断为国际联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总统威尔逊主张建立一个调解国际纠纷的机构-----国际联盟,将此纳入他的“十四点原则”。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召开以后,威尔逊坚持首先讨论建立国际联盟的问题,并主张把《国联盟约》列为《对德和约》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D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