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包干纪念馆、雕塑《十八颗红手印》与《凤阳县粮食产量变化图》
1978年11月24日晚,凤阳县小岗村严俊昌、严宏昌、严立学等18户农民,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此举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大包干纪念馆
(1)根据材料一,“十八颗红手印”,开启了中国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探索历程,几幅图反映了中国实行什么土地政策?《凤阳县粮食产量变化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图一 过去购物要凭票抢购?
图二 今日超市里商品任挑选
(2)材料二 两幅图反映了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的? 发生转变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近三十年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三十年的征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08年秋,《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再次来到小岗村,所见所闻却不禁眼前一亮:随着推动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合作经济、创新乡村治理模式等等一项又一项改革新试验的启动和深化,展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个正处在从传统小农经济走向现代农业、从城乡二元结构下封闭的旧乡村走向城乡一体化大趋势中开放型新农村的小岗村。正是这些新探索、新转变,让小岗村在近两年时间里,人均收入由3000多元上升至6000多元,摆脱了二十多年来一直停滞不前的状况。今天,小岗村一系列新的改革试验,也再次吸引了关心中国农村问题的众多专家学者的目光。他们都不约而同把“中国改革第一村”作为中国传统农区的缩影,试图从中寻求破解当今中国“三农”问题的新答案。
——摘自2008年10月07日新京报《安徽小岗村试验土地自愿流转人均增收3000元》
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小岗村考察期间发表谈话指出:将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历史事实证明,规模经营有利于农业现代化,也有利于农业与工业等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
(3)结合材料三、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为什么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国再次决定进行新的土地改革?
材料四?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4)材料四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措施是什么?与“用冲动的办法相比”,这一举措有什么特点?有何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一与材料四,谈谈你的看法。
2、判断题 (2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现存对这一封建官报作最早记载的文献,是载于唐代孙樵《经纬集》中的《读“开元杂报”》一文。他在这篇文章中记载了开元时期有一种每天条布于宫门之外的朝政简讯的讯息,孙樵将其内容与编年史《开元录》进行比较,发现每一条都有根据……,其中对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封禅事件的渲染极为隆重。到了后唐和宋代,这种朝政简报被通称为“朝报”,作为中央政府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工具,直接向民众宣布,时效迅速。
──黄蝴《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材料二:《东西洋考》是1833年在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创办和主编的在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采用中国纪年,引用儒家语录,内容是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组成……,它主要是为商业服务……设立新闻专栏……刊出中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价目表,这两项属中文近代报刊首创。 1833年12月该刊第5期……向中国读者首次介绍了西方报刊的情况和新闻自由问题。

──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办的《青年杂志》创刊,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也开始了中国报刊发展的新阶段。五四运动时期,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杂志为主导,进步报刊鼓吹科学与民主,抨击封建专制……。在业务上,此时的报刊普遍改用白话文,报纸注重新闻特性,……编排更为科学活泼。之后,报刊获得较大发展,1926年全国报刊已有六百二十八种。商办《申报》、《新闻报》发行量超过十万份……。
──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邸报的功用。(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外国在中国创办报刊的时代背景及其特点。(8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青年》创刊后中国报刊发展的新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7分)
(4)综合上述材料,如何认识报刊业发展与人类文明演进的关系。(5分)
3、判断题 宋明理学对先秦两汉儒学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
A.提出“理”的观念系统,用以解释传统儒学,实现儒学的哲理化
B.提出“仁与万物俱生”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强调克服内心的私欲以“致良知”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瓦特(1736-1819)和蒸汽机
材料二

使用蒸汽机的工厂越来越多
材料三?

法拉第和电磁感应实验装置
材料四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我平生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和严格实验的结果。
请回答:
(1)材料一、三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工厂的特点,并归纳瓦特蒸汽机问世的影响是什么?
(3)据材料四,指出一个科学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科学精神?
5、判断题 与会国认为:“战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如此严重的后果威胁着人类……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全面
核灾祸的唯一办法。”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C.亚非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