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
问:(14分)
(1)请将这三幅图按所反映之史实的时间先后排序(只写图的编号并用逗号隔开)(3分)
(2)以上三幅图各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3分)
(3)任选一上述重大事件,概述其原因、经过、结果与影响(8分)
参考答案:(1)2,1,3?(各1分)
(2)图1:美国独立战争; 图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图3:法国大革命(各1分)
(3)原因(2分),经过(3分),结果(1分),影响(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华民国成立后,我国境内出现了大量通俗性报刊。下列哪一项属于通俗性报刊的特点
A.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B.更加强调商务信息传递
C.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D.多数是由西方人创办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俗性报刊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故C项正确; ABD三项都不是通俗性报刊的特点,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发扬光大儒学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种典型的思想文化专制现象,统治者推行此项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思想的统一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儒士也是知识分子但并未受到压制,发扬光大儒学文化是此举的客观作用而非统治者的目的,完善法律机制与此无关。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77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费正清《美国与中国》)这是指 ( )
A.实施《义务教育法》
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C.推进九年义务制教育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化大革命”后教育的改革。关键信息是:“1977”“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由此即可判断B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8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
(1)材料一中的口号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2分)这一指导
思想在实践中出现了哪些失误?(2分)
材料二?“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
(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出农村生产关系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1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3分)
材料三? 90年代,“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成为最流行的口号。
(3)列举“市场经济”这一口号提出过程中的主要事件。(2分)
材料四?历史学习和研究要求学生具有史证意识。下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

(4)对于上述漫画所报道的内容,有人认为它反映了 “当时的社会”的主流意识,有人则持相反意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可选择任意一种观点,2分)
参考答案:(1)指导思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2分)
失误:
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2)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影响:全国农村经济大发展;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推动了城市经济体
制改革。(3分。答出其他要点,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3)事件: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2分)
91ExAm.org(4)第一种:当时实行高度统一
的中央集权体制和计划模式,所有媒体的宣传口径是高度统一的,所以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2分)
第二种:孤证不立,一份地方报刊反映的某一行为不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也具有这种特征。(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