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12年以后,跪拜、作辑等礼节方式被鞠躬、握手所取代,“大人”“老爷”等称谓被“先生”和“君”所取代。带来这种礼仪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教育的发展
B.民国政府的倡导
C.领袖的个人决策
D.底层民众的呼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12年以后”,联系史实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改革礼仪制度,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此题为因果型选择题。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目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首先要正确理解常用概念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从性质、作用、方向层次等方面来把握和理解这些概念,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题干与备选项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并与教材知识进行联系,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的不同之外。其次要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西汉前期,政府把士兵大量复员从事农业生产,并且一再降低赋税,甚至实行三十税一,这种做法集中体现了
A.黄老之学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黄老之学在西汉前期的体现。黄老之学的基础是早期的道家思想,它主张清静无为,反映在政策上就是休养生息。故选A。儒家思想是在西汉中期实行的政策,因此B项错误;C项错误,法家思想在汉代不作为主流的思想,但是被儒家思想所吸收;D项思想在战国时期是显学,汉代退出了主流的地位。
点评:汉朝建立后,经济残破,需要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经济。道家的清净无为的思想被统治者重视,在汉代表现为黄老之学。反对过分扰民,让农民恢复和发展经济。经过七十年的恢复,到了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起来,道家无为的思想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了,儒家思想被统治者采纳成为了统治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西欧收入在1000年左右低于同时期的中国、印度以及东亚、西亚的其他地区的水平。在14世纪,西欧的人均GDP超过了作为亚洲领先经济的中国。此后直到20世纪中叶按人均GDP来衡量中国和亚洲大部分其他地区,则或多或少停滞不前。造成中国人均GDP落后的原因有
①自然经济以及封建制度的束缚?
②西方霸权的殖民剥削?
③中国人口大幅度增加?
④欧洲战争频繁,人口锐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图中人物的服饰,能够体现西装传入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通过四幅图可以看出A.B.C三幅图都是长袍马褂,D项是西服。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历史学家樊树志认为,宋朝无论在经济、科技、文化各个领域,都是繁荣与创造的黄金时代。下列属于宋朝时期“创造”的是
①改革选官制度,破除大族垄断官场局面?②抗衡佛老思想,建立和完善理学③放宽设“市”,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监管?④创制活字印刷术,推进文化传播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①“改革选官制度,破除大族垄断官场局面”是指隋唐时期创立科举考试制度;③说法过于绝对化,宋朝时期政府放宽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但不能据此说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监管。因此排除。②④属于宋朝时期思想、科技的表现,表述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