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1957年—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A.1957年到1961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在持续下降
B.“文革”的“左”倾错误波及到农业生产领域
C.1958年到l960年农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中央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政策后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10年,为庆祝中国与印度建交60周年,中国在印度举办“中国节”,印度在中国举办 “印度节”。下列事件与中印关系直接相关的是
A.《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直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不可违逆的定格,谁违反了这一社会
化了的定格,便被视为叛逆的行为,便会为社会所不耻。
材料二?英吉利之俗,男女婚配,皆自择定,然后告父母,至婚姻之日,耶稣教师诫以善言,为之祈福,男以戒指约于女指,亲宾送之入房,欢宴而散。其俗男女皆分父母之财,男不得娶妾,犯着流之七年。
材料三? 1913年章太炎在报刊上登征婚广告: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
请回答:
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封建社会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习俗的原因(4分)
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的婚姻观念,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8分)
据材料三分析,章太炎的征婚广告有什么特征?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点?(6分)
参考答案:
(1)原因:小农经济;宗法思想。
(2)观念:自由、平等、法治。因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
(3)特征:开始冲破封建婚姻思想的束缚;仍深受传统思想影响。特点:中西文化交汇。
本题解析:本题以中西方的婚姻习俗入手,考查了近代以来中国婚姻习俗的变迁和近代西方的婚姻习俗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答题的能力。第(1)题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宗法观念的角度答题;第(2)题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男女婚配,皆自择定”“男女皆分父母之”“男不得娶妾,犯者流之七年”作答;第二小问可从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思想等方面的发展概况作答。第(3)题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在报刊上登征婚广告”“不沾染……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作答;第二小问可在第一小问的答案的基础上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中国政府借以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此举最能反映的历史特征是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设立自由贸易区给予外资外商更多的优惠和便利。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北大李零教授对此的评价是: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入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摘自陈独秀《再论孔教问题》
材料四?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学术著作选《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请回答:
(1)请分析孔子沦为“丧家狗”的原因。(2分)
(2)材料二、材料三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各是什么?并分别指出出现这种态度的原因。(5分)
(3)材料四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4分)
(4)综上所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历经起伏,请你概括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2分)
参考答案:(1)原因:孔子的主张不适合大国争霸、以暴力建立新的统治秩序的政治需求,所以不被当时重视;
(2)态度:材料二独尊儒术;材料三批判孔教。
原因:材料二;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适应了西汉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材料三:儒家思想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尊孔复古逆流泛滥;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3)思想家及主张: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或黄宗羲的反对君主专制思想)。(2分)
特点: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或托古改制)。
(4)主要因素:时代发展的需要;儒家思想自身发展完善。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中“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可以找到答案,即政治理想与现实统治需要的脱节,结合孔子所处时代背景即可回答出问题;(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文字叙述中可以归纳出二者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再结合董仲舒和陈独秀各自提出的观点的历史背景即可找出对儒学作出不同评价的原因;(3)从材料四中文字“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可以看出这是“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从而不难发现康有为思想受到孟子或黄宗羲思想的影响,其思想特点是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披上儒学的外衣,即托古改制;(4)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回答影响儒家思想历史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比如时代发展的需要;儒家思想自身发展完善等。
点评:高考中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阶段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初步形成,并与其它学派相互争辩;②汉武帝时期,儒学经过董仲舒的创新,成为正统思想;③宋代儒学在吸收了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完成了“程朱理学”的思辨化;④明末时期,儒学迎合新的时代发展要求积极转向经世致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