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表是我国人口流动统计表,表中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 流动农民工总数
|
1985——1990年
| 2118万
|
1992——2000年
| 12900万
|
2008年
| 14041万
|
A.农村人多地少引起?B.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
C.农村自然灾害的影响? D.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1992——2000年和2008年流动农民工总数逐年大幅度的增加,只能是因为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特别是城市里大量的私人企业的涌现,大量农民进入城市打工,自己还美其名曰农民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8年,都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两个时期经济发展快速的共同因素是
①正确方针和路线的指导
②经济体制变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③民主政治的发展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
④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吸收和运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这两个时期都有正确的方针:改革开放和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都发展了民主政治。都学习了国外的先进经验。
点评: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的方针的指导;适度宽松英明的经济政策、良好的文化氛围、积极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国家的优势资源丰富、良好地发展体质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材料一 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由香港招商局在蛇口14平方千米土地上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7月8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建设正式破土动工。
材料二 1984年,深圳对粮食、棉布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取消粮票刚开始时,深圳不少人发慌……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的风波并未发生。到l987年底,深圳放开价格的商品比例达95%,成功闯过了价格改革关。
材料三 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发表南方谈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深圳特区报为此发表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反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创建蛇口工业区的背景和意义。(2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价格体制改革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条件有哪些?深圳价格体制改革对其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有何影响?(4分)
(3)“南方谈话”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请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阐述“南方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4分)
参考答案:
(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意义:引进外资和技术;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2)条件: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商品供应日趋充足;体制创新,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影响:进一步冲击了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改革: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中共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开放:新一轮对外开放高潮迭起,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成为重点;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过程。第(1)问,蛇口工业区的建立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改革开放政策,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第(2)问,注意把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有机结合;第(3)问,注意从“改革”和“开放”两个角度回答问题,要紧扣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是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中国农业集体经营的模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突出特征是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实现了农业的个体家庭承包经营模式,所以答案选C,A B两项均是实行土地集体经营模式, D项是土地私有制的表现与中国在实行土地改革后土地实现了公有制的史实不符。
点评: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农村体制改革和城市体制改革,农村体制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要搞活国有企业。同时,需要注意的中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领先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未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和奠定了牢固的社会基础。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次大讨论直接针对的是
A.冤假错案
B.“两个凡是”
C.右派分子
D.“左”倾错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