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8·湛江质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根本目的是()?
A.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适应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 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能力。通过比较,探讨两次会议的相同点。该题较容易发生错误的选项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因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涉及到经济问题。“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应是直接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内容和表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是中共进行不断探索的根本目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 ?
①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②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成分占有较大比重
③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④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
[? ]
A.提出经济建设方针
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C.提出新时期的革命路线
D.提出了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是对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1952年分散的私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合作社经济不是公有制的经济
C.到1956年,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D.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彻底改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观察表格,分析各项经济成分比值,个体经济这种私有经济在1952年时占71.8%,A项说法正确。根据所学,1953-1956年进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56年,公有制基本建立,也就标志着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正确。从1952年到1956年,资本主义经济从有到无,这说明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彻底改造,完全变成了公有制经济,D正确。而合作社经济本身是公有制经济。B项说法错误,答案为B。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表格所列各项经济成分的性质,再联系所学的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进行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诞生,随后其他三个特区也相继开建。特区开建时其特殊的经济政策包括(? )
①建设资金以吸收外资为主?②多种经济成分并存?③产品销售以外销为主?④经济运作以市场调节为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