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目的是
A.借鉴资本主义经验
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四? 1987年7月1日《人民日报》关于政治制度改革试点的报道
材料二? 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
年份(年)
|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 国家财政收入(亿元)
|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
1978
| 3 645
| 1 132
| 57.5
| 67.7
|
2006
| 218 071
| 39 500
| 35.8
| 43
|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1)图一中安徽小岗生产队的18位农民为什么要冒死签下这份合同?
(2)结合材料一,说明新时期的中国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
(3)没有解放思想,就不会有改革开放;没有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就不会得到深化。结合这一时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判断题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高频率语汇最可能出现在1978年~1996年的是?
A.解放、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
B.原子弹、氢弹、火箭、人造卫星
C.解放台湾、侵略、和平共处、反帝反修
D.改革开放、经济特区、市场经济、世贸组织
4、判断题 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经历了三十多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以下关键词能正确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 ]
A、联产承包、大跃进、好莱坞大片、村民自治
B、中外合资、市场化、文化大革命、南方谈话
C、人民公社、互联网、一国两制、三个代表
D、经济特区、个体户、时尚中国、依法治国
5、判断题 改革开放以来,为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发展农村生产力,我国在农村推行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