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首要口号是呼吁抵御西方文化和西方政治经济秩序的渗透,在他们看来,西方乃至整个不信伊斯兰教的外部世界,无不图谋以异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和生活方式来征服和俘虏穆斯林,继而剥夺其所有的权利。
——刘金源《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
材料四? 全球招工大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劳工买方市场。它使美国的挣工资者与全世界成百万的工人直接竞争生产工作职位。?
——胡成国《全球化中的美国对外经济战略》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推动全球化的媒介有哪些?(4分)
(2)在反对全球化的问题上,材料三与材料四的视角各是什么?两则材料的各自出发点是什么?(8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8分)
参考答案:(1)因素:国际贸易、传教、殖民扩张、黑奴贸易、倾销商品、资本输出。(每点1分,共4分,答出4点即可)
(2)视角:材料三:着眼于宗教文化(文化角度)(2分);材料四:着眼于社会就业(经济角度)。(2分)
出发点:材料三:维护自身文化和宗教传统(抵制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侵蚀、支配)(2分)。材料四:保护民族经济(保护本国就业岗位)。(2分)
原因:加入世贸组织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2分)
(3)利: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有效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率;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极大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
弊:加大了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掠夺性开采破坏了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环境,引发了全球性生态危机;发达国家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
本题解析:本题以全球化为切入点。第(1)题,注意从材料中提取,如材料一中“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材料二中的“扩大产品销”、“资本输出”等这些词语中概括。第(2)题,视角要从材料中分析,即宗教和经济;其出发点分别与维护自身文化和宗教传统、保护民族经济等相结合;中国加入世贸原因可从中国需要和全球化的角度论证。第(3)题,经济全球化的利可从资源、日常生活、经济发展等角度阐述,经济全球化的弊可从贫富差距、投机性和风险性、生态危机、自然环境等角度作答。
点评:经济全球化是现在发展的重要的趋势。在新航路开辟之后雏形,后来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逐步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加速。全球化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张,但是全球化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美国等超级大国处于主导性的地位,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也有对自己有力的一面,只要因势利导,最主要的是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让全球化不仅为发达国家,也为发展中国家服务。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最深刻的经验教训是(?)
A.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B.人们教育为人民
C.无论在任何时候,必须以教育为中心
D.优待知识分子就能办好教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改革开放后重视教育发展,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各项事业蓬蓬勃勃。历史证明,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前途。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60年代在天上(太阳),70年代在墙上(挂钟),80年代在手上(手表),90年代在腰上(手机),这是对20世纪我国老百姓看时间方式的生动写照。这反映了
A.不同年代的人看时间有不同的偏好
B.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提高了生活质量
C.中国老百姓一直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D.我国的科学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老百姓看时间的方式由根据自然界的现象到挂钟、手表再到手机,反映了人们在不断根据科技发展来选择看时间的方式,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少治《春秋》…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这位思想家应该是?
A.朱熹
B.顾炎武
C.董仲舒
D.程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题目中描述的是“学士皆师尊之”即在他的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所以正确的是C项,BDA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建国初人民教育的奠基工程有?①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③制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④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④是1986年实施的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