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马克思指出:“拿破仑已经了解到现代国家的真正本质;他已经懂得,资产阶级社会的无阻碍的发展、私人利益的自由运动等等是这种国家的基础。他决定承认和保护这一基础。”为此拿破仑
①建立法兰西银行,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颁布《民法典》,保障小农土地所有制
③网罗人才,组建高效民主内阁
④实行征兵制,发动对外战争
⑤积极开展外交活动,改善与英国关系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后为发展资本主义、巩固统治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③项说法中组成高效民主的内阁与事实不符,拿破仑实行专制统治,高效一说是指他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军事体制。⑤项与英国并没有改善关系,颁布“大陆封锁令”绝对禁止与英国人通商,以打击英国。①②④三项说法是拿破仑为发展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而采取的措施。故选A。
考点:拿破仑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
点评:拿破仑1804年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在政治体制上开了历史的倒车,但是其建立的帝国并不是封建性质的,而是代表着资产阶级利益的帝国,在任上,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通过《法国民法典》等,鼓励经济的发展,在他时期,工业革命得到很大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孙中山和张謇的选择是当时中国社会迫切的需要
B.康有为的选择是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下提出的
C.都对清政府感到失望
D.都想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状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康有为维新变法的目的是救亡图存;孙中山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张謇的实业也是为了救国。三人共同目标都是挽救民族危亡,改变中国半殖民本封建社会的状况,只是方式手段不同。故本题选D。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康有为、孙中山、张謇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对雅尔塔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美国依此取得了世界霸主地位
②在雅尔塔会议等确定的基本原则上建立
③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④是美苏两国实力均衡的重要体现
⑤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⑥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色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①是错误的;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通过排除法,所以选B。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截然相反的是
①农业政策?②工商业政策?③政治主张?④历史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②工商业政策方面, 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③政治主张方面, 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奠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集权制,因此选B.
考点: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
点评:比较型选择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有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比较的,更多的是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此类题在题干中一般都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词语,如“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直接目的是
A.抵制帝国主义列强资本输出
B.缓和阶级矛盾
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D.发展中国的民族产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中日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要大量的赔款给日本,为了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