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
[? ]
A.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
B.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
C.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过高
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世纪60--70年代,勃列日涅夫改革成效不大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依赖国际资本和国外市场
B.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贯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方针
D.民族和宗教矛盾等因素的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分析理解能力。勃列日涅夫认为苏联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改革仍然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即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小修小补的改革,不可能根除积弊,从而导致改革陷于停滞。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1992年底,全国城乡共有个体工商户1533.9万家,从业人员2 467.7万人,其中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13.9万家,从业人员达到231.9万人。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高达2 850万户,从业人员5 4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 349万人。这些变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我国社会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B.个体经营成为我国经济结构的主体
C.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
D.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中国90年代全国城乡个体工商户大幅增长的现象,题干中涉及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但AD项不符“本质问题”的要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飞速增长和发展的现象,说明的是公有制经济比例下降,其根本原因是经济体制的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C项正确;B项“主体”说法错误,公有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故选C。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点评:解答本题须注意题干中的限制词:本质问题,要求考生由现象入本质。此题易因疏忽而误选AD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苏联领导人按执政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斯大林——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勃列日涅夫
B.斯大林——戈尔巴乔夫——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
C.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
D.斯大林——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就苏联二战后的改革,有人评述说:“一个人把苏联改乱了,另一个人把苏联改死了,最后一个人把苏联改垮了”。其中改革“把苏联改垮了”的是指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戈尔巴乔夫
D.勃列日涅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史实,赫鲁晓夫改革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并不顾客观经济规律,乱指挥,瞎折腾,可以说“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改革后期过于追求稳定,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整个国家如一潭死水,可以说“把苏联改死了来源:91考试网 www.91eXam.org”,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改变了社会主义方向,使苏联走向解体,可以说“把苏联改垮了”,所以答案为C。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实际是考查学生对二战后苏联改革整体情况的掌握和理解,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