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正是“法”才导致了贫者不敢夺富者的财富,所以,据此推理,法家思想中的“法”当然也就利于保护有产者利益,而其他几个选项是无法体现出本题的主旨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掌握及比较归纳的能力,题干主要强调的是指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对君主专制的批判”的相同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三位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了明末清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①③的表述符合题意,而②④的表述不合题意,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根据所学知识推断,这则材料的作者是 ( )
A.顾炎武
B.黄宗羲
C.李贽
D.王夫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题目中涉及的是现在思想界“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所以作者主张经世致用的观点,A正确,BC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我们把下面三位思想家归为一类,主要是根据他们的思想主张 ( )
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主”
②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发展唯物思想
③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
④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立了新的思想体系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目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责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一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理想统治方式,并分析民本思想的内涵。(12分)(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的主要民主思想。(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并筒析民主思想在近代中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14分)
参考答案:(1)主要思想: 民为邦本; 因民利而利之;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4分)
理想政治: 君主用贤人, 行仁政;(4分)
思想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 君主应重视民意, 顺应民心。(4分)
(2)主要思想: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 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4 分)
(3)本质区别,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 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 “主权在民” 的认识。(6分)
历史必然性: 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 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民族危机日趋严重; 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8分)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有关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及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迁移能力。第(1)问通过阅读材料即可归纳,难点在于什么是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内涵,什么是其理想政治。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区分。根据所学知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内涵主要是讲君民关系,而其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就是其理想政治。答题时需要注意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全面地归纳。第(2)问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主要是认为人民主权和学习美国的体制。第(3)问第一小问需要更多地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并要注意审题,两种思想的关系既包括联系,又包括区别;第二小问只需要回答清楚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产生的背景即可。
考点:先秦民本思想与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点评:先秦民本思想主要是维护统治者的统治的,要求统治者要重民,只有重视民众,才能更有效的维护自身的统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则是强调的民主内容,是人民当家做主。二者的性质明显不同。但是二者又有一定的联系性,现代民主与中国古代的民本都反对暴政,都具有积极地意义。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