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近代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基础是
A.清政府设总理衙门
B.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
C.清朝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
D.镇压中国革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最早是在]9世纪60年代初,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威胁到清政府统治,不利于列强侵华。所以,其勾结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现有统治秩序,要实现这个目的,就须镇压人民反抗。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哥白尼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这是因为它
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不对,这是对应伽利略;CD不对,这是对应牛顿经典力学;A符合题意,提出“日心说”,动摇教会支持的“地心说”,把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点评:因果型选择题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53年,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普选传单:“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平等权。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这主要是为了
A.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
B.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
C.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注意时间“1953年”和材料的关键内容“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由此可知是为召开1954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进行的准备。所以应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对下表中数据变化的解释准确的是( )
农轻重产值比重变化表(%)
?
| 农业
| 轻工业
| 重工业
|
1960年
| 21.8
| 26.1
| 52.1
|
1962年
| 33.3
| 30.3
| 36.4
|
A.三大改造激发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B.“大跃进”运动提高了农业和轻工业产值
C.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二五”计划后期我国调整了国民经济结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十年探索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情况。由表格中数字的变化可知,1962年农业、轻工业的比重上升、重工业比重下降,表明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与此对应的是D项。故答案为D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时间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20世纪)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B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说明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中国人民获取时间信息的途径发生了多重变化,这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结果,它能反映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答案选B,A C D三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出三者内涵。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本题通过建国后我国人民对时间掌握的不同途径和方式,揭示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进步,以此反衬出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