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剑桥中华民国史》说:“如果它(指中共——引者)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最后的决裂”责任在中共
B.1922年中共已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C.中共应该主动与国民党决裂
D.“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作者认为中共如果不和国民党合作,干的会很糟,国共合作后,如果中共早有合作破裂的准备,会干的更好,故B的说法最符合题意;A.“最后的决裂”责任在中共,从材料中看不出来;B.1922年中共已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从材料中看不出来;C.中共应该主动与国民党决裂说法不符合作者意图,作者意思是做好准备,而非主动决裂。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国民大革命
点评:国民大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本阶段需要把握以下知识点①本阶段也称国民大革命时期;②本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与列强和北洋军阀的矛盾;③打倒列强除军阀是革命的主要任务;④革命的领导组织是革命统一战线;⑤革命的主力是国共两党代表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⑥革命的高潮是北伐战争,革命的成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发生分裂,大革命失败。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个国耻。这里的“国耻”是指
A.清政府中国战败
B.《辛丑条约》
C.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D.慈禧太后出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国耻”应是指外来的侵略活动,根据时间20世纪,可判断出是1901年的《辛丑条约》。故B项正确。
考点:《辛丑条约》的性质
点评:本题考查重大历史事件再现的能力,往往这类型的解答须抓住事件或事物的特征及时间、地点等信息。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材料所示的变化,其根本目的在于
A.完成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B.实现“平均地权”的思想
C.发展生产以巩固根据地
D.争取农民参加革命战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可见主要目的在于发展根据地生产以巩固政权,因此选C。AD项错误,无法体现材料中“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的内容;B项错误,并非根本目的。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命。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战役中属于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是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徐州会战
D.淞沪会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图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对这枚邮票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见证了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
B.孙中山和林肯作为中美两国“国父”深受人民爱戴
C.是为了宣扬美、中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
D.体现了美国“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1942年”予以判断。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是1787年,美国“国父”是华盛顿,孙中山是主张国共合作,故A、B、D错误。1942年还处于反法西斯时期,故C正确。
考点:抗日战争的地位
点评:本题考查图片信息的获取,分析事物的共性,及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地位的准确理解。中国对日作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一个重要的战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