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的的核心信息是中国中央政府能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这是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不同的地方,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因此它和中央集权制的建立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小农经济的模式的脆弱性决定了需要强有力集权制度来维护,如面对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和水利建设。另一方面,封建集权统治者也在不遗余力的推行小农经济,来保证国家政权的稳定。选项D“重农抑商”政策是由中央政府制定并推行的,中央集权制是重农抑商政策有效实施的政治前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5分)《大唐六典》规定:“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元代统治者为便于强制征调各类工匠服徭役,将工匠编入专门户籍,称为“匠户”子孙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1951年7月,公安部颁布《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统一规定了城市户口登记制度。这是新中国最早的一个全国性户籍法规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户籍在治安管理中的作用被强化。……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户口上被附着了很多福利。城市户口享有诸多福利,包括食品、医疗、教育等,全部与户口挂钩。这也造成了农村与城市的矛盾。 参考答案:(15分)(1)从事手工业的人口单独编入户籍管理,不能从事别的职业,(2分)匠籍世袭,(2分) 人身控制严格。(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唐朝、元朝对手工业者户籍管理的特点主要从“匠户制度”来进行解答,例如,单独编入户籍管理、不能从事别的职业、并且人身控制特别严格,本题是在考查“匠户制度”。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国家博物馆的展品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和突出成就。图中两件展品存放的展台应属于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右图反映铁农具出现,最早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左图反映国家实现统一,不符合春秋战国诸侯割据、国家分裂的局面,因此联系秦汉开创大一统的局面,答案为C.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经济
点评:古代中国有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它们为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经济结构。学习中要注意了解不同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状况及生产关系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丝大量出口,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开放
B.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商品竞争力强
C.中国丝茶质量高、价格低廉
D.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永禁机匠叫歇碑》
材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 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三: 大农上盐铁丞孔仅、成阳(向汉武帝)言:“……敢私铸铁器煮盐者, 钬(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
──《史记·平准书》
材料四:(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五:荣氏兄弟(荣敬,德生)抓住时机,向面粉业大举投资。1914年——1919年,茂新,福新厂的生产能力激增,其面粉不仅畅销我国北方各省,而且远销英法及东南亚各国。。。。在棉纺业方面,1915年荣氏兄弟创办办申新来源:www.91exam.org纱厂
——《荣氏兄弟的创业思想》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的现象与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5分)
(2)材料三表明汉武帝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1分)
(3)材料四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请写出阻碍其发展的因素。(5分)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此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原因?(8分)
(5)据材料五回答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行业是什么?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1)不同。(1分)原因:材料二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材料一体现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生产关系。(4分)
(2)盐铁官营。(1分)
(3)特点:规模大,分工细;雇佣劳动。(1分)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农民贫困无购买力。(4分)
(4)原因:外部环境:欧洲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顾及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国内因素: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振兴实业的热情;当时的民国政府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8分
(5)轻工业(或烟草,面粉和纺织业)(1分)。轻工业需要的资金和技术要求不高(或投资少、见效快)。(2分)
本题解析:(1)由材料一“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可知,这体现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生产关系;由材料二“农暇之时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可知,这反映的是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2)由材料三“……敢私铸铁器煮盐者, 钬(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可知,汉武帝采取了盐铁官营的经济政策。除此之外,汉武帝还推行了货币官铸、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3)由材料四“十座冶炉 ……二三千人……司炉者……掘铁矿者……汲者、烧炭者……驮者……载者……”等关键信息可知,明朝矿冶业具有规模大,分工细;雇佣劳动等特点。阻碍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农民贫困无购买力。
(4)由材料五时间“1914年——1919年”可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原因是部环境:欧洲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顾及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国内因素: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振兴实业的热情;当时的民国政府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5)由材料五“向面粉业大举投资……不仅畅销我国北方各省,而且远销英法及东南亚各国……在棉纺业方面……”等关键信息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行业是轻工业(或烟草,面粉和纺织业)。这是因为轻工业需要的资金和技术要求不高(或投资少、见效快)。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战期间;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