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D.维新变法运动兴败的过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阅读教材里的重点内容,特别是与必考内容有内在联系的重要知识点,高考中也偶尔出现,如果平时复习时不引起注意,很容易造成高考不应有的失分。故特别提醒考生平时复习时予以注意。总理衙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因列强的要求而设立的机构,而其改为外务部出现在《辛丑条约》中,即在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所以这一变化的过程反映的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假如你生活在1859年的中国,下列社会现象你可能观察到的有
①俄国公使在北京游历
②美军军舰在汉口江面游弋
③法国传教士在广西传教
④清政府准许华工出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正常发展的历程,最主要体现在中国
A.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B.社会性质变化
C.农民战争不断爆发
D.开始学习西方文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最深刻的影响,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主要社会性质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 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这次战争,迫使中国带着深深的屈辱开始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蹒跚而行。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实际是‘现代化’开端的意义竟毫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清朝没有把握住走向近代化机遇
B.鸦片战争是中国走向屈辱史的开端
C.列强侵略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D.鸦片战争是中国思想近代化的开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的结论:“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实际是‘现代化’开端的意义竟毫无认识”,得出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
点评:关于两次鸦片战争,(1)从命题角度看,这一知识点的命题将会立足基础,突出主干,命题多会运用新情境、新材料设计考查问题;(2)从题型看,多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多是链接性考查;(3)从内容看,主要考查考生对列强侵华中重大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等方面的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鸦片战争前,外国银元已深入中国内地,名称有:大髻、小髻、蓬头、蝙蝠、双柱等,分别来自西班牙、法国、荷兰等国。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清政府统治前期
A.推行重商主义
B.外国商人已深入内地
C.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D.鸦片大量输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