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同时强调“礼(等级秩序)、义(仁义)、信(诚信)”的只能是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的核心即是“仁”,ACD三项都不能明确而直接地体现这一核心。
【考点定位】必修三·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关于欧洲联盟建立背景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且相互间消除了贸易障碍
B、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经济竞争日益激烈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使欧洲国家感受到竞争压力
D、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使欧洲各国急着要联合自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如图,“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
?
?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的主旨强调人性善,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下图中的四位人物B孟子明确主张人性善,C荀子明确强调人性恶,A项孔子没有明确主张是人性善还是人性恶,D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无人性的论述。故B为正确答案。
点评:中国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内容丰富,特点各异,学习时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学说的内容,同时还应该关注不同学派内部代表人物的不同主张。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次会议应该是
A.雅尔塔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题干关键词为“菲律宾、去时是敌人,回来时是朋友”,可见中国当时与第三世界国家先有矛盾后化解,只有万隆会议符合题意。在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背景下,1955 年万隆会议召开,会上有很多国家在帝国主义煽动下敌视新中国,攻击共产主义。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周恩来未参加A、D 两项的两次会议,排除B项是世界五大国为了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而召开的会议,不符合材料的信息,排除。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53年《选举法》规定,我国实行“同票不同权”,即城市选民每10万人可选1名全国人大代表,而农村选民每80万人才可以拥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这说明( )
A.新中国的农民不是国家的主人
B.我国的选举制度已经完善
C.《选举法》结合了我国当时的国情
D.农民的文化素质低,不能当选代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A、B、D三项说法均明显错误,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