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不止成功的作用和意义有
①加强了国防力量?② 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原子弹的作用和意义主要是加强了国防力量,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并且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因此①②③项都应该选,答案应该为D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棉织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统计表
时间
| 进口棉纱(万担)
| 进口棉布(万匹)
|
1872年
| 5
| 1224.1
|
1890年
| 108.2
| 1556.1
|
?
时间
| 出口棉花(万公担)
|
1871年~1873年
| 0.8486
|
1891年~1893年
| 29.0417
|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后,进口棉纱的价格逐渐下降,1872~1890年间,最低时曾下跌三分之一以上。这就使得洋纱的价格远远低于土纱。如1887年牛庄三百斤的洋纱售银五十七两,而土纱却要售银八十七两左右。
材料三?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据1893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
材料四?棉花价格提高……刺激了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如上海、南汇两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十分之二”。如皋、通州、海门三县,“三县皆种棉花,并无杂树”。不仅原来的产棉区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了,就是许多原来不种棉花的地区,也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了。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
(1)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70~90年代中国棉织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的变化情况。(4分)
(2)综合材料一、二、三,分析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5分)
(3)结合材料二、三、四,分析说明这种变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3分)(1)棉纱进口大幅度增加;棉布进口增幅不大,趋于平稳;棉花出口大幅度增加。(4分)
(2)西方国家的先进纺纱技术,使其棉纱价格低廉,并利用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倾销,使棉纱的进口量急剧增加;廉价的棉纱使中国的手工织布得以生存,抵制了棉布的进口;自然经济的顽固存在是棉布进口受限制的根本原因;世界棉纺织业的发展,对棉花的需求增加,促进了中国棉花的出口。(5分)
(3)加速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的破产和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使中国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分)
本题解析:(1)解读材料中的数据,棉纱进口、棉花出口呈现出大幅度增加的趋势,棉布进口增幅不大,趋于平稳。
(2)注意从三个方面分析变化的原因:棉纱进口增加的原因(西方国家的先进纺纱技术,使其棉纱价格低廉,并利用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倾销,使棉纱的进口量急剧增加);棉花出口增加的原因(世界棉纺织业的发展,对棉花的需求增加,促进了中国棉花的出口);棉布进口受到抵制的原因(廉价的棉纱使中国的手工织布得以生存,抵制了棉布的进口;自然经济的顽固存在是棉布进口受限制的根本原因)。
(3)注意材料信息“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刺激了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说明加速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的破产和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使中国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点评:混合型材料题(文字、数据、图片等的综合)题型特点:将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和表格材料等结合起来的材料解析题,其突出特点是材料类型多样化,以文物图示、表格、文字等各种材料为依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此类题目的主要特点是容量大、信息量大,比较能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混合型材料题是近几年来高考命题的趋势,因而平时要多加注意。
解题技法:可以按照如下具体步骤进行。 (1)浏览材料和试题设问,明确知识定位。 (2)根据试题设问,阅读材料,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找到突破口后再联系教材相关知识,理清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内在联系。解答过程中可运用的辅助方法主要有概括法、提要法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据F1本田车队厂商透露,每年车队投入五亿美元,高薪聘请车手,不断研发新车……但受危机的影响,不得不黯然退出? F1赛事。对上述现象最确切的理解是
A.本田车队退出与管理有关
B.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
C.本田车队退出与危机无关
D.危机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荀子提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天地为万物之本”
B.“夫形于天地之间,物也”
C.“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D.“心外无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就是:没登过高山 ,就看不见天的高远;不站在山涧边上,不知道地的深厚。
ABC都与此相符,D与之相对立,强调内心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蒋梦麟在《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中回忆道:“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宁波
A.百姓无所事事
B.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迷信活动盛行
D.纺织业是最大的工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很多人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一些妇女已经不再纺织,耕织分离反映了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故选B。A项是对材料的字面理解;C项断章取义;D项材料未体现。
点评:近代在列强的商品倾销下,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耕织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的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此外,此时中国出现的民族工业和洋务企业,也对自然经济起了瓦解的作用。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是中国的洋务企业的作用和近代民族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这是考试的重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