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历史运动中,事物的本质,照我的理解,一是时势发展的大趋势,一是大众心理。把握到这两条,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
材料二?民族主义是用暴力手段推翻以满清贵族为首的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是经由平民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民生主义是解决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民生的办法是核定地价。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三?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分析三民主义是如何体现材料一中的“抓住事物的本质”的?
(2)依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趋势,将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的依据。并说明第一阶段的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
(3)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如何把握我国新时期的“时势发展的大趋势”的。
(4)依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理论所产生的“物质力量”。
参考答案:(1)符合时势发展的大趋势:实现民族独立。实现近代化(或实行资本主义)。把握到大众的心理:对民族危机加剧不满;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不满;要求解决民生问题。
(2)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任务:反帝反封建。性质:民主革命
(3)大趋势: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物质力量: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邓小平理论指导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考查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背景,和这些理论的作用。第(1)问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事物的本质,一是时势发展的大趋势,一是大众心理”,而后对三民主义的内容归类得出;第(2)(3)问可从材料中获取答案;第(4)问指出这些理论所产生的“物质力量”实际是考查这些理论的作用,要简明扼要的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说明
A.皇权日益强化
B.皇权与相权矛盾日益加剧
C.相权战胜皇权,得以恢复
D.皇权与相权矛盾得到调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发展,特征是皇权日益集中,成为中央集权的核心,本题要从这一发展趋势上考虑。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世纪,使经济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前推进的因素有
①新航路的开辟?②科学技术的发展?③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方式的出现?④两极格局的结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新航路的开辟是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不符合题干要求。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判断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世界关税平均水平在不断下降
②世界贸易总额在持续增长
③各国的关税壁垒森严
④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战后关税贸易总协定的成立,各国的贸易壁垒减少了,使得战后世界关税平均水平在不断下降,世界贸易总额在持续增长,这从图表中可以看到的,从而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天地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迹阴阳终岁之行,以观天之所亲而任。
——《春秋繁露》
材料三?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
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5分)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来源。(5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的影响,并分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仁、礼、仁政。(2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国家分裂;经济上,使用铁犁牛耕,井田制瓦解。(3分)
(2)主张: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三纲五常。(3分)
来源:儒学基础上,融合了阴阳五行、黄老之学及法家等思想。(或答外儒内法,辅之以道亦可,2分)
(3)儒学成为读书谋官的工具;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有助于中
文明的延续;儒学日益僵化,压制思想。(5分)吸收佛、道因素,提出三纲五常是天理,要存天理,灭人欲,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更能适合封建统治的需要。(3分)
本题解析:(1)注意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句,找到有效的信息。根据材料“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不以仁政” 可知都体现出仁、礼、仁政。根据出处《论语·颜渊》《孟子·离娄上》判断时间是春秋战国时期,联系所学知识即可。
(2)根据材料“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可知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天子受命于天”可知是君权神授的思想;“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封建纲常思想;“天地之常,一阴一阳”可知来源于阴阳学说,再联系所学可知。
(3)注意谈影响要一分为二,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根据材料“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可知成为读书某官的工具。“成为官方的正统观念”。 “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可知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都为积极之处。后面谈的为消极影响。“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因循守旧”可知压制了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根据所学可知朱熹最具代表性的即“存天理,灭人欲”,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