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
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欧洲在混乱的10世纪后的复兴,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城市和商业阶层的出现和发展。这一发展,为欧洲从一种乡村的农业社会演化到一种城市的工业化社会奠定了基础;这一演化后来还具有了全球化的意义。”“这一发展”代表的经济形式是?(? )
A.封建主义方式
B.小农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D.地主经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世界从农业文明发展为工业文明,主要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材料二?乾隆年间,当英国使团团长马戛尔尼邀请福康安参观他们的新式武器时,这位清朝的名将居然很不屑的说道“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希罕。”
材料三?……内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成丰皇帝在北京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请”。此时距离鸦片战争已过去20年,清王朝丧失了20年革命突变的宝贵时间。但这毕竟是古老中国发出的寻求自强的声音。
——摘编自《复兴之路?千年局变》解说词
材料四?二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新兴科学技术

(1) 根据材料一我们可以得出什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方面,简要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5分)
(2)有人认为“瓦特和法拉第是两位决定时代发展的科学家”,如何理解这种说法?(2分
(3)对比材料二材料三,指出中国统治者上层对外来技术态度的变化及主要原因。(3分
(4)材料四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科技中心在哪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从上述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材料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1分)
参考答案:(1)信息:欧洲是近代科学,中国是古典科技。中国在18至19世纪中叶落后于西方。(3分)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动力。(2分)
(2)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解决了机器生产的动力问题,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1分)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研制奠定理论基础,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1分)
(3)低估西方技术到主动学习;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内忧外患使统治者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3分)
(4)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1分)?
原因:军事斗争的推动;经济实力的强大;政府对科技的重视。(3分)
启示:言之有理均可得分(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甲-儒 乙-法 丙-墨 丁-道
B.甲-道 乙-墨 丙-法 丁-儒
C.甲-道 乙-儒 丙-墨 丁-法
D.甲-儒 乙-墨 丙-法 丁-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甲主张顺应自然的变化,符合道家思想;乙主张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符合儒家思想;丙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符合墨家思想;丁主张遵循学校规定,遵守法纪法规,与法家主张一致。故选C。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载:“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日:‘仁者无敌,王请勿疑’。”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孟子的“仁政”学说
A.强调与民休息
B.协调统治关系
C.重视人生修养
D.增强作战能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了儒家思想的相关知识点。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材料中的“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日:‘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可知孟子的“仁政”学说侧重于协调各阶级的关系,推论出B选项是正确的。联系教材关于该知识点的说明,A是道家思想,C材料没有体现,D是法家思想。所以选择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