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美国知名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搭配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间割据混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是在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十年内战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美于1946年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此后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民国初期实业蓬勃发展,这一时期
①民族工业发展迅速?②工业体系比较完整
③纺织和面粉业增长最快?④张謇成为民族工商业的楷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历史知识的重现,比较简单。尽管民国初年我国实业蓬勃发展,但依然有其不足的地方,主要有:工业体系不完整,外国资本在主要的工业部门依然超过本国资本,自然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等,因此②项的说法错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曲折发展的表现。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的盈利指数,造成这种状况的外部条件是
A.民国之初政策的推动
B.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群众反帝斗争的高涨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表格反映了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迎来“短暂的春天”,ABCD都是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或条件,但ACD属于内部条件,B符合外部条件,因此选B.
考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点评: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对中国近代“抵制外货”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中国近代广大人民的共同心声
B.因具有排外性而不利于加入世界市场
C.中国近代史上曾多次出现“抵制外货”运动
D.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近代中国外货的涌入直接打击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因此,抵制外货是爱国的行动。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