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是东西方的两位哲人,对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10分)
材料一?子曰:“为政以德,譬若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
材料二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观点。(4分)
(2)材料二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什么精神?试举例说明。(4分)
(3)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在思想和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2分)
参考答案:(1)主要观点:主张以德治民;实行“仁”,维护周“礼”;中庸思想((任两点4分)
(2)精神:尊师而不盲从,敢于独立思考,坚持真理的精神(2分)
例子:亚里士多德经常把柏拉图当作批评的对象,指责其某些错误的观点;两人常就哲学问题展开辩论。( 2分)
(3)相同点:强调“中庸”反对极端;兴办私学,重视教育。(从思想和文化两个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2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的后三句话直接概括出观点;(2)准确理解材料二的含义,即可得出此精神是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的精神.结合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生活事例回答即可;(3)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二人在思想和文化方面的最明显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了伦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性。
点评:材料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东西方文化的两位先哲——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通过对二人进行异同点的比较,可以体会出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和共同性,这既能说明文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也能说明文化的共性中经济基础是根源问题,当然也能表明在人性方面也具有共通性。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各项中,体现孔子因材施教主张的一句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C.“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D.“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因材施教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模式,结合备选项中文字含义可以看出D项符合孔子的上述主张,A 项强调严谨的求学态度,B项强调勤恳的教学态度,C项强调个性特征与能力直接的关系。
点评: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教育家,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创私学,打破了教育为贵族所垄断的现实;②“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思想是精华;③“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更是学习知识的一般方法。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3分)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5分)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归纳陈独秀反孔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3分)
参考答案:(1)重温真理而不简单摸仿。(2分)编订和整理了《诗经》等五经。(1分)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2分)
(2)孔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缺点更多。(2分)阻碍思想文化自由发展,宣扬封建纲常等级学说。(2分)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思想基础。(1分)
(3)汲取濡家君子品格的价值观,;对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提出了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2分)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稳定了社会秋序。(1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内涵,意在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中“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结论:后两问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如编订“五经”、“仁”的思想等。(2)主要考查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儒家思想在近代的地位,要根据材料中“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等信息概括陈独秀对孔学的评价,其他两句的叙述则是陈独秀反孔的理由。最后从思想解放的角度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3)此题要根据材料中“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结合自己的国情”等概括新加坡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回答影响要联系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
点评:儒家思想在西汉时期确立了正统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对待以儒家文化为标志的传统文化要采取合理的态度对待。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卢梭出身于手工业者家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一位。“到大革命爆发,卢梭更是被激进派奉为祖师,罗伯斯比尔把他的《社会契约论》当做圣经天天诵读”。“各个派别的政治活动家也往往引用他的片言只语为自己辩护”。拿破仑曾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革命。革命期间,他的雕像摆放在国民议会大厅。在法国大革命以后的100多年间,卢梭的思想还继续鼓舞或推动了不少国家或民族进行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摘编自王养冲、王令愉《法国大革命》等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的亲历者贡斯当在反思大革命时指出:“卢梭珍爱一切自由的理论,却为所有的暴政提供了借口。”当代英国学者哈耶克分析道:“法国大革命曾经试图为增进个人的权利而树立法治,但其目标并未实现,原因在于大革命的一种致命信念,即既然所有的权力都已置于人民手中,一切用以防止权力滥用的保障措施也就不再必要了。”英国哲学家罗素甚至认为,“希特勒是卢梭的一个结果”。也有论者批评他是典型的政治理想主义者。
——摘编自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对卢梭的不同评价及其理由。(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卢梭评价存在不同观点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12分)
(1)赞赏卢梭:崇尚自由平等,反映时代要求;具有平民色彩;为法国革命提供理论武器,推动大革命爆发;对后世影响巨大。(6分)
批评卢梭:理论缺陷易导致暴政;理论过于理想化。(2分)
(2)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分析方法不同;占有资料不同。(4分)
本题解析:第(1)问概括不同的评价,并分析评价的理由,材料一是肯定卢梭,材料二是否定卢梭。第(2)问分析不同评价观点产生的原因,注意从时代、立场、资料占有、方法角度去分析。
【考点定位】卢梭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做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做希腊的孟子。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氏和孔子确有不少类似之处。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主要区别是(? )。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孔子和苏格拉底东西方思想的相同点:把人类及其社会作为探究的课题;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注重人、人性;都注重人的品德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都将道德作为政治的基础,都重视对人的教育。不同: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源头。因此推崇君主权威这是孔子的思想而非苏格拉底的。故此题应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