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以下有关“预备立宪”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实现了从专制政治向宪政体制的转变
B.实际上是“中体西用”政治上的体现
C.缓和了社会矛盾和清政府统治的危机
D.实现了维新变法运动提出的改革目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孙中山将西方的“三权分立”发展为“五权分立”的政治设想,借鉴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
[? ]
A.中枢机构分权制度
B.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
C.官吏考核和任免制度
D.内外朝分立制约制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陈寅恪先生指出“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其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他的主要观点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学贯中西才能够创新中国文化
C.中国文化本体论
D.传承中国文化是民族精神寄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可以看出陈寅恪主张中西整合才能创新中国文化,故答案选择B项。材料中没有说明“体”、“用”关系,故A项不正确;C、D项说法不符合材料表达的意思。
点评:关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高考的考查主要集中在:(1)考查基本概念:中体西用思想、实业救国思想、维新变法思想、三民主义等;(2)受文明史观的影响,近代化问题成为高考命题常考的主题,把近代化与近代中国各阶级的探索结合在一起是命题常考的角度。。(3)以材料题的形式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人格的觉醒。”以下观点与梁启超的认识不符的是
[? ]
A.思想的觉醒是革命成功的前提
B.从长远看任何局部变革都不能取得彻底胜利
C.近代化的决定因素是人格的觉醒
D.全面性的结构变革是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对此言论最恰当的提炼( ? )
A.反抗侵略
B.政治改良
C.中体西用
D.全盘西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