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位国家领导人曾经这样评价某次会议:“这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这是全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该会议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确立了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
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2、判断题 1999年,某教授发现人住的小区内有多个单元的防盗门是“三无”产品。于是向政府有关管理部门举报,要求他们履行打假职能,但未见成效。于是,教授把有关管理部门告上法庭,其法律依据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58年的8月23日傍晚,金门岛上正在举行宴会。忽然,海峡对岸数百门大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成为象征意义上的“炮战”。到1961年12月改为只打宣传弹,直至1979年元旦,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炮击,两岸炮战正式结束。
材料2: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出境人数的1/3。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人员也有7000多人次。
材料3:在8·23金门炮战50周年之际,传来了建设金(门)厦(门)跨海大桥的消息。金门与厦门只有一海之隔,相距17海里,“小三通”客船只要40分钟航程左右就可抵达。台方提出的方案是和大陆共同合作,从厦门大嶝岛或是小嶝岛建立跨海大桥直通金门。当地不少民众认为,大桥一旦兴建,可以带动双方交流,那时金门就不是孤岛,不但减少战争发生可能,还可解决金门水电问题,金门就可建设成为“厦门的后花园”。
请回答:
(1)据材料1归纳台海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2归纳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例说明中国人民捍卫台湾主权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材料1、3,回答金门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意义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
[? ]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5、判断题 1949年召开的讨论成立新中国问题并通过《共同纲领》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洛川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