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东西方不同制度下,各国的决策机构不尽相同,反映了东西方政治决策系统的差异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①中国隋朝时对高丽用兵,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1分)
理由是?(1分)
? ②公元前420年的雅典: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1分)
理由是?(1分)
? ③1840年英国发动对清朝的鸦片战争,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1分)
理由是?(1分)
? ④1879年德国对法国宣战,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1分)
理由是?(1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要如何通过国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要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丘吉尔的话反映了美国政体的哪些特征?(2分)?并指出英国政体有别于美国政体的主要表现。(4分)
参考答案:(1)①皇帝(1分)? 理由:皇权至高无上,掌握国家一切军政大权。(1分)?
②公民大会(1分)?理由: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1分)?
③议会(1分)? 理由:议会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力中枢,掌握实权。(1分)? ④皇帝(1分)? 理由: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国家元首拥有宣战权。(1分)?
(2)特征:总统掌握行政权,但受到国会的制约(1分)内阁只对总统负责。(1分)? ?表现:英国首相是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又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有权解散议会。(2分)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2分)
本题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古今中外的政治体制的特点。中国古代的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皇权至上;雅典实行的是民主制,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近代英国的权力中心是议会,也是决策机构;德国虽然建立了近代的政体,但是其权力中心还是在皇帝身上。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很容易的得到答案。(2)此题考查的是英国与美国的政体特点。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实行的是责任内阁制,内阁就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因此丘吉尔需要取得内阁成员的一致;美国是三权分立的体制,需要考虑国会的制衡作用。
点评:此题涵盖了古今中外主要的政体类型,跨度比较的大,需要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整体的把握。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和雅典的政治体制的比较、英国同德国政治体制的比较和美国与英国的政治体制的比较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建国以来,山东某地对人大代表候选人的要求在不同时期有很大差异。“拥护‘三大万岁’(即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社会主义觉悟高,生产劳动好、能密切联系群众。”这是某时期对候选人提出的条件和要求,提出这一要求应该是在
A.1949-1951
B.1951-1954
C.1956-1957
D.1958-1961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内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可知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期间,属于此范畴的是D项,ABC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下列各项中符合孔子“仁“的思想范畴的是
①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③商汤灭夏,武王伐纣
④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⑤法律和校纪校规
A.①
B.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即“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①符合孔子“仁”的思想;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程朱理学的观点;③“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和④“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都不符合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违反了孔子的“礼”; ⑤提倡法治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服务于“专制主义”的表现,“私学文化”反映了该时期社会转型的哪些基本特征?
(2)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两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
参考答案:(1)表现:荀子提出治国要礼法并施;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基本特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或小农经济的发展);分封制遭到破坏;在各国的改革中,“士”阶层活跃;学术下移,私学兴办,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相似之处: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
作用: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转型发挥重大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或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根源: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今中外思想的演变。第(1)问,从“专制主义”入手,回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法家对专制主义的认识,分析“表现”,“私学文化”的兴起反映了时代变革,结合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等知识回答“基本特征”。第(2)问,从个性解放等角度分析“相似之处”,联系明朝中后期东西方政治经济特征分析不同作用及根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一个先秦思想家“致力于人的精神自由的思考并且注重思辨”,他最有可能的应该是
A.孔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庄子的“忘我”是个很高的境界,忘记事物的一切区别、甚至忘了他自己生活中的一切区别,因此,他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