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
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应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
这两种说法的共同依据是(?)
A.拿破仑维护法国资产阶级的利益
B.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的一面
C.拿破仑的对外战争防止了波旁王朝的复辟
D.拿破仑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2、判断题 1653年,克伦威尔解散议会? (?)
A.与资产阶级没有任何关系
B.符合资产阶级的切身利益
C.遭到资产阶级的普遍反对
D.受到国教徒们的热烈欢迎
3、判断题 青年时代的华盛顿曾加入弗吉尼亚民团,并参加过七年战争,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和领导艺术。这一时期他主要服务于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荷兰
4、判断题 克伦威尔在结婚后不久,回到家乡,凭借实干与家产,不到30岁就当选为议员,成为地方上越来越有影响的人物。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他应该属于
A.国教徒
B.天主教徒
C.清教徒
D.伊斯兰教徒
5、判断题 (26分)阅读材料,加深对美国与欧洲关系的认识。
材料一 ?如果我们卷进欧洲事务,与他们的政治兴衰人为地联系在一起,或与他们友好而结成同盟,或与他们敌对而发生冲突,都是不明智的。
——华盛顿告别辞(1796年)
材料二 ?1937年,面对世界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国会通过了更加严格的中立条款,提出所谓“现金和自运政策”,规定交战国只能从美国购买非军需产品,支付现金,然后用自己的商船将货物运走。1939年对30年代中期的中立法作了修改,废除了禁止出售武器的规定。总统把不列颠和不列颠帝国形容为“抵抗征服世界的先锋”,而美国则是“民主国家的巨大军火库”。
——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1492—1997)》等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期间,西欧国家已无需美国提供经济援助,因而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与西欧和美国之间经济关系的变化相似的是政治关系的相应变化。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尤其如此,戴高乐在各个领域里都推行其独立自主的政策。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关于处理美欧关系的观点。用一句话概括该告别辞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深远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美国1937年中立法和1939年中立法的异同点,分析美国1939年修改中立法的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欧政治关系变化的原因。结合外交领域的史实,论证材料三中加下划线句子的观点。(8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