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有学者指出:“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连篇累牍地披露出来,到后来便有□□的结果。可见这种顽旧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而至。”文中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
A.革命?
B.尊孔
C.帝制?
D.亡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思维导图,这说明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

A.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B.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
C.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D.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读图的能力。由图中上面一行的“国粹论→中西互补论→中国本位论”与与它对应的下面的“中体西用论一直到全盘西化论”属于东西方文化的分化,后边两者融合为现代化论,所以A正确;C本身表述错误;BD本身表述正确但没反应图表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同时期的文明有明显的时代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周王以嫡长子为太子继承王位,太子的诸弟则封为诸侯,诸侯也以嫡长继位,而以余支为大夫;大夫也用相同的继承法,但余支已无封土,只列为贵族而已。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前12世纪,……希腊堕入“黑暗时代”。这一时期的希腊以农业为主,实行部落制和贵族政治,活动范围限于爱琴海区域。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已的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启蒙主义的政治思想逐渐影响了世界各个国家的政权和社会组织形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二,说明在农业文明早期东西方政治制度的相似之处。结合史实,说明秦始皇和梭伦所构建的新制度是如何打破旧制度的。
?
(2)美洲的革命领导者是怎样把启蒙思想作为”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的?
?
(3)结合史实说明,启蒙思想是怎样影响近代中国“国家的政权和社会组织形式”的?
?
参考答案:(1 )都带有明显的血缘色彩;都实行贵族政治,有森严的政治等级。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打破了血缘贵族的特权;梭伦实行财产等级制度,削弱了血缘贵族的势力。
(2 )以启蒙思想为指导(或发表《(独立宣言> 》,发动独立战争,摧毁殖民枷锁;颁布1787 年宪法,建立分权与制衡的联邦共和体制。
(3)维薪派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在中国建立美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近代以来,如何准确认识、评价、吸纳西方文明成为摆在近代中国人面前的一大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中国被强行开放的初期,人们视洋货为“奇技淫巧”,视洋人为“夷人”,如果参与“夷务”,马上“为同乡、同列所不齿”,学习西方则是“拜异类为师”。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东南沿海地区有一部分中国人接受了糖果、点心、汽水、啤酒等西式食品。“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的家庭不用一些进口洋货,——假若不用棉织品。至少要用煤油作室内照明之用,或者欧洲制造的,迎合中国人嗜好的不胜枚举的某些小东西”
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态度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原因。(5分)
材料二?义和团运动不仅“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甚至“洋灯、洋磁杯,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经过义和团之后,崇拜外国的心理便一天高过一天。一度出现了“大江南北,奠不以洋为尚”的“盲目崇洋”的风气;但男一方面也引发了国人对这些行为的反思,人们不再是盲目地、简单地排斥西方物质文明,而是在承认西方物质文明优越的前提下。试图将利权从洋人手中夺回,套用当时的话说,就是“文明排外”。
——《西方物质文明与晚清民初的中国社会》载《文史知识》
(2)义和团运动前后,国人对待西方文明有哪几种态度?试选取其中最进步的一种说明其积极意义。(6分)
材料三?孙占元认为,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追求和实践活动经过了近代观念转换、近代企业创办和近代民主制度的吸纳,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是沿着这三个层面向纵深延伸的。
——《近代中社会发展脉络纵论》(栽《江西社会科学))
(3)试依据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态度变化:由鄙视到接受。(2分)
原因:两次鸦片战争进一步说明西方的强大;外国商品大量进入和使用;洋务派官僚的积极倡导;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办;西学的传播;早期维新思想的的出现,东南沿海地区开放早。(3分。答出任意三点。)
(2)态度:盲目排外;盲目崇洋;文明排外。(3分)
最进步的态度是文明排外,其积极意义在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促成“实业救国”思潮和收回利权运动;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到来;促进西方近代文明的传播;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3分。任答三点即可。)
(3)据材料一二可知,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经历了由鄙视到接受、由盲目排外到文明排外的变化,(2分)说明近代社会观念不断走向科学、包容,材料三关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脉落的说法是正确的。(2分)
本题解析:
本题是对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对西方文明态度的考查,回答时应紧紧结合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说明时注意和时代背景相结合。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