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各项符合道家观点的是
A.清心寡欲,顺应自然
B.爱人如已,崇尚和平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善于权术,独操威柄
2、判断题 吕思勉在《中国文化史》中说“…中西交通以来,自然不能没有变动。其首先设立的,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庚子以后,又因条约,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对这一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总理衙门的设立是清朝官制的变化
②总理衙门的职能是负责中外交通
③外务部是20世纪初设立的,地位高于六部
④外务部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设立的,早于六部的设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判断题 人的尊严意味着对人本身的尊重。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厩焚。子
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乡党》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修身》
(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人哪些人权观念。(2分)
材料二:
法国《人权宣言》摘录:
第1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2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6条: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
|
?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对人的认识有
什么不同。(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新认识的思想和法律基础分别是什么。(4分)
材料三:

材料四: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一些知识精英和第一代工厂主的后代对社会的不公正感到羞愧,希望纠正这种状态。……1875年议会以《企业主与工人法》代替了工人所痛恨的《主仆法》,
法宣
布劳资双方在法律上有平等的地位。1890年通过改善工人居住条件的法案。
——据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等
(3)
材料三中的图片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怎样的生存状况,揭示了什么社会问题(3分)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议会立法改善工人生活条件的主要原因。(6分)
材料五:
“一个为民服务的政府,就应该时刻倾听群众的呼声,应该知道群众在想什么、有什么困难……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2010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4)结合所学知识,以史实加以论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如何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4分)
4、判断题 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是? (? )
A.铁路
B.航运
C.航空
D.邮政
5、判断题
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1842年,英国女王在电灯下阅读关于鸦片战争的电报
B.1905年,谭鑫培表演的京剧被拍摄成影片
C.1936年,人们通过电视转播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1998年,中国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网上贸易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