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谷撒地,薯叶黄,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此句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严重
C.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D.“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2、判断题 (11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新航路开辟后;二是两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四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材料二? 1497年葡萄牙的达·伽马率领船队远航,到达印度的卡里卡特,从此开始了第一次全球化过程,欧洲国家竞相运用他们优越的技术手段创造了遍及全世界的帝国。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灾难,有欧洲主导的全球化开始动摇了。随着重建欧洲和日本的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计划的实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的建立,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开始了。这一次全球化并没有建立帝国,而是通过创办视世界为其市场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在技术缩短了时间和距离的情况下,可口可乐、麦当劳和索尼等产品成为世界名牌。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国家贸易的升幅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成为推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
——【美】克莱德·帕雷斯托维姿的署名文章(2005年)
回答问题
(1)图示并联系史实,指出此图反映了哪一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史实?(1分)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克莱德论述的两次全球化的各自特点。(4分)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对上述两次全球化的反应,并举例说明。(4分)
3、判断题 1870-1900年世界五大国在世界制造业产品中的比例(单位:%)
年代?
| 英国
| 美国
| 德国
| 法国
| 俄国?
|
1870
| 31.8
| 23.3
| 13.2
| 10.3
| 3.7
|
1881-1885
| 26.6
| 28.6
| 13.9
| 8.6?
| 3.4
|
1896-1900
| 9.5
| 30.1
| 16.6
| 7.1
| 5.0
|
导致英国在世界制造业产品中的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发明较少
B.工业发展较早,设备改造难度大
C.殖民地广阔,技术改造缺乏动力
D.垄断资本家将资金多投资于信贷
4、判断题 据报道“研究大飞机可以节约大量开支,成功后还要面向国际客运市场……大飞机的发动机还需要国外技术支持……”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已经并正在适应(? )
A.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B.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C.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趋势
D.全球政治军事合作的大趋势
5、判断题 1945年美国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中提到,l4世纪末,中国人万户坐在“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的椅子上,两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素材对中国火箭发展史进行探究,得出以下结论,其 中最为台理的是
A.万户的火箭无法使座椅升空,因为它违反了现代火箭反冲运动的原理
B.月球一座环形山被国际天文组织命名为万户,说明当时中国科技仍居世界前列
C.任何一部中国史书都没有关于万户的记载,所以对“万户飞天”探究没有价值
D.建国后,中国火箭技术的进步为卫星、导弹和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做出巨大贡献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