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汉代儒学与春秋战国儒学相比,有了新的发展,其表现有
A.仁、礼,德治
B.仁、义、礼、智,仁政
C.无为、逍遥,小国寡民
D.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汉代儒学的发展。汉代的儒学在董仲舒的提倡下发展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而A 和B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而C是道家思想,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
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二……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隋书·杨尚希传》
材料二: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授
差遣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多矣。……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然未有如本朝繁冗甚也。今天下州郡三百二十,县一千二百五十,而一州一县所任之职,素有定额,大率用吏不过五六员。今乃三倍其多,而又三岁一开贡举,每放近千人,复有台寺之小吏,府监之杂工,萌序之官,进纳之辈,总而计之,不止于三倍。 ——《包拯奏报》
材料三: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西汉时期,全国人口5959万,官员7500人,官民之比为1:7945;而唐高宗时,全国人口5238万,官员13465人,官民之比已增加一倍,为l:3927;元成宗时,全国人口与西汉相差无几,5881万,官员已增至2.25万人,官民之比为1:2613;清康熙时(注:指康熙初年)全国人口2459万,官员2.7万人,官民之比已高达1:911。 ——《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不得照抄原文)
(2)扼要指出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
(3)分析上述历史现象的危害及其历史教训。
参考答案:(1)滥设郡县等官僚机构,官吏的委任越制超编,官员数量越来越多;官民之比畸形发展,官多民少的现象日益严重。
(2)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和强化的必然产物。
(3)危害,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增加国家的财政支出,影响收支平衡;官场人浮于事,不仅影响办事效率,而且易于滋生腐败现象。教训:必须精简机构,裁撤冗员。
本题解析:此题反映了从隋朝到北宋,再到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而一再采取地方分权的措施,结果出现了一些严重的弊端。这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不可避免的现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着人们迈进了科学的理性时代。
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共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当时思想家(艺术家)的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3分)
(3)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9分)(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4分)
(2)人文主义的内容: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举例:薄伽丘的《十日谈》贯穿人文主义思想,矛头直指天主教会,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最后的晚餐》、《哈姆雷特》等作品都可得分)(3分)
(3)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的发动。(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欧洲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1)在14—18世纪的西欧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根本原因从经济角度分析。(2)依据课本答出人文主义的内涵,在举例一个即可,只要符合题意即可。(3)本问涉及的是共同的思想,从思想解放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角度来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为各国名人。这一期所示中国名人在统治中国时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状况是
A.短暂春天——较快发展
B.短暂发展——日益萎缩
C.初步发展——短暂春天
D.日益萎缩——短暂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片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其在大陆统治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经历前期的短暂发展到后期解放战争时期日益萎缩,故本题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年)
| 乡民迁出总人数
|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
1820—1849
| 29
| 29
| 0
| 0
|
1850—1879
| 72
| 15
| 49
| 8
|
1880—1911
| 156
| 0
| 118
| 38
|
1912—1939
| 473
| 0
| 77
| 396
|
①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②导致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主要是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③离乡谋生的居民职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④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是由于晚清政府的沉重剥削和压迫
以上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从表格数据中不难看出近代以来该乡居民迁居到城镇、国外的人数快速增加,其主要原因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在遭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之下,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而商品经济有了较快发展,这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代居民的职业变化,所以①②③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特征,④项说法错误,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主要是由于受西方文明输入的影响,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组合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