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1978年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6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材料二 1978年3月18——31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讲话,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
材料三 航天技术是当代高科技的典型代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在上个世纪苏联和美国先后研制和成功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后,航天技术开始朝着进一步深化和应用化方向发展。……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探索和形成了自己的航天之路,既不同于苏联(俄罗斯),也不同于美国,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航天事业。中国已经拥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长征系列火箭,发展了通信、气象、对地观测、定位导航、科学实践、返回式、小卫星等7大系列应用卫星,发射了4艘无人飞船和两艘载人飞船,将3名航天员送上了太空。探月工程立项后,数千人的研制队伍投入其中,据统计,在这支队伍里中层以上骨干的平均年龄仅35岁左右,探月工程需要突破远距离数据传输、人工智能、自动化加工,空间核电源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涉及到诸多新领域,这些新突破又将推动一大批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国科学大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已拥有哪些方面的重大航天成就?在此之前我国在这方面相对落后,你认为是哪些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特点:科学技术成果丰硕;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有些项目或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科技成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促使“科学的春天”到来。
(3)成就: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长征系列火箭:7大系列应用卫星;载人飞船等。
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科学技术落后,综合国力相对薄弱;国际上受到敌对势力的封锁包围;“左”倾错误的影响。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科技,注重提高生产力水平;国家实力决定国家地位;科学技术是国家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国家发展;政府对科技的态度决定了国家的命运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他对中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两弹一星”,“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
[? ]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中国最早的哲学家老子、墨子、孟子等都曾探究过“天”的道理。德国哲学家康德说:“世界上最使人惊奇和敬畏的两样东西,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材料二 六百多年前,万户绑在椅子上,两手各持一只大风筝,椅背上47枚捆扎在一起的火箭点燃……这位粉身碎骨者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尝试用火箭飞天的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万户”。

材料三

材料四 2007年,日本的“月神号”和中国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2008年美国“月球探测轨道器”和印度“月船一号”月球探测卫星计划发射;2010年美国的月球软着?陆器、2012年中国的软着陆器和月球车也在发射计划之中。
(1)我国战国时期,人们就从哲学的角度阐释了对“天”的认识;在欧洲,14-17世纪,人们也开始对传统的“天”的观点进行猛烈地抨击。请以史实加以说明并概括指出上述两种情况出现的共同原因。
?
(2)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辉煌。举出春秋时期到东汉末年,我国天文学领域领先世界的四项成就。
?
(3)20世纪60年代,苏联人和美国人先后进入太空,而中国却在这方面相对滞后。简述中国“滞后”的原因。
?
(4)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航天技术迅速发展,简要分析其原因。
?
参考答案:(1)史实:战国时期,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布鲁诺认为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神学思想的桎梏。共同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唯心主义思想斗争的结果。
(2)春秋时期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战国时期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西汉时期有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录;东汉科学家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3)中国长期遭受战争创伤;航天技术基础极为薄弱;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左”倾错误的长期影响。
(4)原因: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竞争的促进;政府的重视;等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不行。在这方面,我们还比较落后。你们成立国际科学文化中心--世界实验室,是一个重要的创举,特别是可以使第三世界国家得到益处。中国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的科学技术人员要积极参加这个世界实验室的工作。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刚起步,也许本世纪末可以看到比较显著的进步,真正的进步要到下个世纪的三十至五十年。中国的特点是又大又落后,办起事情来不容易。对于你们的帮助,我非常感激。当然还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从现在的状况看,是有希望的。在发展科学技术方面,我们要共同努力。实现人类的希望离不开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维护世界和平也离不开科学。
——1986年邓小平会见美籍华裔学者李政道等科学家时的谈话
(1)请回答,如何探讨中国科技发展与世界科技之间的互动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向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学习,大力弘扬研制“两弹一星”的伟大精神。据此回答问题。
(2)“两弹一星”的发射地点是下图中的____。

(3)简述“两弹一星”发射成功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在振兴科技的道路上,作为一个主权大国,首先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本国科技事业的方针,否则一个国家永远无法在科技上立于自强之地。中国在科技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同时,关起门来进行科学研究也是行不通的,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应当走自力更生和与世界加强交流相结合的路子,这不仅可以使我们在科技事业上少走弯路,而且更有利于中国科技事业融入世界和走向世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也说明了这一点。
(2)①西昌,②酒泉。
(3)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讹诈和核垄断,大大增强了国防实力。②“两弹一星”发射成功,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重要标志。③“两弹一星”发射成功奠定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④“两弹一星”发射成功,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科技骨干,为我国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心怀祖国、克难奋进的精神和科技兴国的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宝贵财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有位名人曾放言:“九十岁时实现超级稻亩产一千公斤,这不是梦想,是我的理想。”
[? ]
A.这是“大跃进”时的口号
B.这是类?似于“大跃进”浮夸风的口号
C.利用航天技术才能够实现
D.这是新科技条件下水稻杂交的新目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