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正确理解的是?
[? ]
A.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
C.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 ?
D.勃列口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
假如游客来到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导游一定会推荐他们去参观赫鲁晓夫墓。一方面是墓主作为政治家的极高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因为他的墓碑独具特色。他的墓碑用7 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赫鲁晓夫的铜质头像置于黑白框架之中。有趣的是,墓碑的设计者是赫鲁晓夫大权在握时臭骂过的抽象派雕塑家涅伊兹维斯内,而请此人设计赫鲁晓夫的墓碑,又正是赫鲁晓夫自己的遗愿。?

请回答: ?
?(1)为什么设计者把赫鲁晓夫的墓碑设计为黑白两色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纳赫鲁晓夫改革正确与失误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主要象征着赫鲁晓夫的改革功过分明。
(2)正确:经济——农业改革,突破口正确;工业改革,扩大地方权力。政治——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失误: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正确的指导思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面是苏联(俄)农业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农业集体化推动了苏联(俄)农业的发展
B.苏联(俄)农业发展超过了工业
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俄)农业发展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取代原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1921-1925年,苏俄的粮食作物耕种面积、粮食作物产量都持续增长,说明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农业的发展,C项正确;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开始于1928年,排除A项;B项中的工业发展材料无法体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终止,D项与材料时间不符。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不包括
A.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B.通过《和平法令》
C.通过《土地法令》
D.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就是课本所指的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在1917年11月7日召开,先后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而D项则是在“二月革命”后建立的,是错误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示范作用的是
A.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上海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D.沿海城市的开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理解“对沿海地区、示范作用”。ABCD项都现代中国沿海地区的对放开放的体现,然而“示范作用”应是从特区方面来考虑。从对外开放格局来看,最早的是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进而带动沿海其它地区和内地的对外开放与经济的发展,排除BCD项,故A项正确。
考点:对外开放格局
点评:经济特区在吸引外资和外贸出口方面成就突出,从而逐渐形成了外向型为主的经济结构。经济特区的巨大成就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同时也对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改革与开放起到了示范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