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是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1987年出版)中对一些国家1980—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当时,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预测的依据是

①“文化大革命”后社会政治局面稳定?②出台重大经济决策活跃城乡
③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接轨世界?④突出科技教育兴国战略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当时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预测的依据”“1987年出版”,可知应回答的是保罗·肯尼迪在1987年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预测,那么他在1987年可作为依据只能是①②④,④不是说1995年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其表述是“突出科技教育兴国的战略地位”邓小平在文革结束后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口号均体现了这一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所以排除③。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从“一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中国的富民强国梦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其中“八五”计划(1991—1995)为中国现代化作出的最大贡献是
A.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B.开放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
C.打破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体制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其主要标志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92年,邓小平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时代》周刊介绍到:“‘航空母舰’在13年里转了第二圈。”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 ]
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D.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改变了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
B.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
C.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分配方式
D.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这种制度下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经营权,土地所有权仍然属于国家,并没有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故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