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如果说,从前的农户是自己植棉(或购入棉)、自纺、自织、自用(也部分供应市场),现在则是从市场买进口机纱,织成布匹自用或供给市场。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已占23.4%。”从材料中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A.进口机纱导致纺织分离
B.民族纺织工业迅速发展
C.传统织布业占据市场优势
D.传统纺织品完全商品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依据材料所述当时的农民在织布时用的都是进口纱布,可以看出当时农业生产中纺纱和织布相分离,所以A项正确;材料与民族资本主义无关,所以B不正确;材料所述传统织布业地位逐渐丧失,所以C不正确;D项传统商品完全商品化说法不准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鉴于社会上的孔子像多种多样、形象不一,甚至还有神化或丑化孔子形象的现象存在,中国孔子基金会决定征集“孔子像标准设计方案”,要求他的画
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右图是著名画家范曾先生所画的
《孔子像》。“万山遍列终归云横泰岳,千载传承共仰源溯仲尼。”
这是范曾先生为《孔子像》所题的联语。他画的最可能模仿的是:
A.顾恺之
B.王维
C.吴道子
D.朱耷,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有所学历史知识可知,他最可能模仿的是吴道子,
吴道子曾画过孔子像,并且他的艺术风格也比较符合征集方案中“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有关武汉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天津条约》规定汉口为通商口岸
B.诞生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
C.维新派在此地创办了“时务学堂”
D.大革命时期取得反帝斗争巨大胜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天津条约》规定汉口为通商口岸;张之洞在汉阳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辛亥革命首先爆发于武昌,并建立了湖北军政府;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国民政府曾迁都于此,并取得反帝斗争巨大胜利(收回英租界):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在汉口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曾组织武汉会战;一五计划时期建成武汉长江大桥等。“时务学堂”的住址在长沙。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时代不同,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奢则不孙(恭逊),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
材料二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康县志》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不同消费观念。(2分)并指出材料二消费观念反映的社会现象。(2分)
材料三?鸦片战争之后,崇尚洋货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消费品都要带个洋字”。民国初年,出现了倡导使用国货运动,“消费品都要带个华字”。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出现“崇尚洋货”和“倡导国货”的原因。(4分)
材料四?山东城镇居民“九五”时期消费结构表
?
| 1996年
| 1997年
| 1998年
| 1999年
| 2000年
|
消费支出构成(%)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食品支出
| 43.6
| 40.9
| 39.6
| 37.1
| 34.7
|
衣着支出
| 17.4
| 16.7
| 14.0
| 13.6
| 13.2
|
设备用品及服务
| 9.4
| 9.5
| 10.4
| 12.2
| 11.2
|
医疗保健支出
| 3.9
| 4.5
| 4.5
| 4.9
| 6.4
|
交通通信支出
| 4.9
| 5.5
| 6.2
| 6.0
| 7.0
|
娱乐文教用品及服务
| 10.0
| 11.2
| 12.8
| 13.3
| 14.2
|
居住支出?
| 6.7
| 7.1
| 7.9
| 8.2
| 7.9
|
杂项商品及服务
| 4.6
| 4.6
| 4.6
| 4.7
| 5.3
|
?
(3)据材料四概括这一时期山东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2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消费观念的因素有哪些?(2分)
参考答案:(1)观念:材料一:提倡等级、崇尚节俭。材料二:逾越等级、追求奢侈生活。(2分)现象:封建制度的衰落;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重利奢靡的风气。(2分)
(2)崇尚洋货:西方列强人侵,洋货大量涌入;西方工业产品优势;工业文明冲击。(2分)倡导国货:民族危机加深;实业救国思潮;民族工业发展;民国政府倡导;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2分)
(3)变化:由重温饱到重健康、舒适;由重物质到重文化、教育。(2分)
原因:改革开放深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城镇居民收入增加。(2分,答出其中2个要点即可得2分)
(4)经济水平、政府政策、社会风气、文化传统、居民收入等。(2分,答出其中2个要点即可得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消费观念问题。第(1)问观念从材料一、二中归结即可:等级、节俭,越等级、奢侈。社会现象要从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衰落、经济发展、社会风气变化等方面分析。第(2)问崇尚洋货应该从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以及洋货的输入及其优势上分析;提倡国货要从民国时期社会背景上入手考虑:民族危机、实业救国思想、民族工业发展、政府的政策等。第(3)问中观念变化从表中数据的变化中归结:重温饱——重健康;物质——文化。变化原因应该从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思想观念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等方面分析。第(4)问影响因素的归结可以结合前几问中原因的分析从中归结出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社会风气、政府政策、居民收入等。
点评:消费观念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古代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决定了要实行勤俭节约的消费方式,近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消费方式明显发生变化,开始崇尚洋货,但是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众的民族意识不断地觉醒,抵制洋货崇尚国货又称为救亡的方式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的消费方式的变化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大家公认:谱曲的就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的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这段话表明了(? )
①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
②在多党合作制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③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政治纲领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政治基础
A.①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在多党合作制度下,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是互相监督的关系,各党都有自己的组织制度,排除含②③的选项。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