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2013年荷兰女王退位,123年来,荷兰迎来首位男性国王,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但我国2000 多年封建社会中难见女皇的身影。造成中西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我国2000 多年封建社会中难见女皇的身影”,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得出这样的认识:中国古代宗法制下,皇帝制度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而嫡长子是皇帝正妻所生之长子,由此规定只能由男性即嫡长子继承皇位,故,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的表述均不是造成题干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ABC。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皇帝制度·嫡长子继承制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武丁卜辞》中有“乙巳卜毂贞(壳上的纹路,土大令衆(众)人臼恊(协)田……”的记载,由此可见商代的政治特征是
A.神权王权密切结合
B.王位世袭制的实行
C.井出制的广泛盛行
D.统治集团矛盾重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下面几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了政权。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材料四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北宋汪洙《神童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赵恒《励学篇》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分)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2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四回答,科举制对宋朝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血缘、门第、等级。(2分)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2分)
(2)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官吏的来源。(2分)
(3)风气:重视读书和教育,重视文化。(2分)
观念:读书高贵,读书是晋身之阶,读书可以改变命运(2分)
本题解析:(1)结合所学,材料一反映的是先秦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实际上是贵族政治;材料二反映的是汉武帝时实行察举制,分察举(自下向上推荐)和皇帝征召(自上向下招聘)等,重“孝廉”,德才皆备,因此标准从门第到德才皆备,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2)注意材料信息“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可知说明科举制度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3)根据材料信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可知是指科举制推动了社会尚学风气的形成,把读书、考试和做官三者结合起来。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选官制度。
点评:材料解析题要注意将有效信息回归教材。虽然材料题一般都是新材料,新情景,新设问,但必然与教材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这里的联系,一是指题目以教材内容为背景,二是指题目的一二处设问需要从教材内容来确定大致的方向。确定了材料和教材内容的联系回答问题就不会太难。当然有的设问可以在教材中直接“对号入座”。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文学的主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