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资治通鉴》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该书取材广泛,除历朝正史外,尚有野史、谱牒、文集等三百余种。该书体例严谨、功力极深,是一部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编年体通史。以下对《资治通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
B.按时间顺序编写
C.经过皇帝钦定,为正史之作
D.取材广泛,侧重于经济、文化等内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其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因此A和D排除;正史是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因此C排除。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其中“礼”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谓取得和谐。后人学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 ?
A.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
B.注重维护等级制度
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
D.教学与音乐相结合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同时又是一位音乐家,他曾写过许多论述音乐的随笔,我们可以在论语中看到他对音乐的一些评论。孔子在古琴方面的造诣很高,他能自己作曲,并把悲哀与欢乐付诸琴韵之中。孔子把琴艺亲自传授给弟子,在他的三千弟子中,通六艺者就达七十二人。他的教学内容,可称为“诗、书、礼、乐”。“礼”是谓理天地阴阳之秩序,“乐”即取得和谐。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他提倡的是以音乐来提高品德。故选A项。
点评:本考点,从考查方式看,以选择题为主,但近几年材料解析题、开放探究型题目的考查力度有可能加大。从内容上看,儒家思想的一些合理成分,如教育理论的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伦理道德中的诚信(社会主义荣辱观);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仁、德、民本思想(以德治国);维护国家统一的大一统思想(祖国统一等),易于和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等一些热点问题相结合,来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现实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三大外交政策,其中“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体现的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独立自主和不结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揭示了国家对外关系的本质特点
B.消除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
C.突出了国家间平等与和平的愿望
D.避免了国家之间关系的恶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强调了国家间的地位平等,关系和平。故选C。国家对外关系的本质是国家利益,故排除A;国家间的矛盾是无法消除的,有些国家间的关系恶化也是无法避免的,故排除B、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论语·述而》载:“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它体现的儒学思想是
A.鄙视富贵
B.重义轻利
C.取利有道
D.见利忘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不义的钱财,即使得到会富贵,我也把他看成浮云。体现的是重义轻利的思想,故选B。A项错误,材料并未鄙视富贵,而是鄙视不义的钱财;C项错误,材料只是说了反对不当得利,但是并未体现取利有道的思想;D项明显与材料意思相反。
点评:材料出自《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孔子强调要重视道义,反对唯利是图。孔子的这一关于义利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除了孔子的义利观之外,孔子的政治观如主张仁和礼,强调德治,在哲学上对鬼神敬而远之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