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题《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农村家庭数量是国家收税的主要来源,故唐代通过措施增加家庭数量的主要目的是增加税收,故本题选D项。A、B、C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经济·增加税收。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四五世纪,中国的丝绸已辗转来到古希腊城邦。张骞出使西域看到了转口来的中国产品:蜀布和邛竹杖。唐代的对外贸易以海上贸易为重点,海陆各国皆以进口中国丝绸产品为荣贵,制茶成为一门新兴的手工业,茶叶在边关互市中成了重要商品,奠定了以后茶叶大量出口的基础。南宋初年,外贸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宋代的出口商品中以丝绸绢帛为首位。东起日本,西至欧洲皆有宋代钱币和陶瓷的出土。制瓷技术也随着产品的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明清时期曾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商民出海贸易,由广州十三行为代表的行商垄断进出口贸易。统治者坚持朝贡贸易体系,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摘编自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列强凭借夺得的特权,以通商口岸、租界为据点,以“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为护符,加紧向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使得清朝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1843年至1895年,进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171,697千两;出口也由25,460千两增加至143,293千两。进口以消费资料为主,占70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
B.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C.《诗经》里有牛耕生活的描写
D.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有牛骨并不能说明牛用于耕地了,所以B项不正确。《诗经》记载的内容是从西周开始的,晚于商代,D项也是在时间不符合,故答案选择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商周的土地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农用动力和农业耕作方式发生变化 ②小农经济开始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 ④“工商食官”
⑤铁制工具开始在农业上使用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模板《无产阶级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