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二)
2019-05-31 07:23:05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不管叫什么名称,中国的制度确实和欧洲人所知道的任何制度不一样。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封建主,即皇帝统治,而由一个极其庞大的机构掌握管理;这个机构就是从“文士贵族”中任用的非世袭的文官系统,或官僚系统,或官史阶层很多家族可以上升到“文士贵族”的地位而重又衰落下去 一一李约瑟《现代中国的古代传统》 请回答: (1)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当时你能够耳闻目睹秦始皇加强专制集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2分) (2)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假如中国唐朝时对高丽用兵,其运作程序如何?这种体制有何作用?(5分) (3)假如你生活在北宋初期,有意从政,你将会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的?假如你有幸考中并在中书门下担任最高长宫,你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3分) (4)假如你有幸穿越历史时空,对明太祖做一个加强皇权的访谈,你认为明太祖会谈到他的哪些措施?(2分) (5)军机处是哪朝哪位皇帝设置的?设置的原因有哪些?其设置有何影响?体现了明清时期的什么时代特征?(8分)
参考答案:(l)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制定严酷的法律。(2分) (2)程序: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兵部。(2分)作用: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完整的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3分) (3)科举考试。(1分)局面:虽行使宰相职权,但被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了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分) (4)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恃从顾问。(2分) (5)清朝、雍正皇帝。(2分)原因:议政王大臣尝议制约了皇权;直接原因是为了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2分)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使君主专制选到顶峰。(2分)时代特征:封建制度衰落。(2分)
本题解析:(l)本问主要考查的是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有: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制定严酷的刑法,统一全国度量衡,焚书坑儒等。 (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称为宰相。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尚书省职责为执行。程序: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兵部。宰相成员增多,既便于集思广益,又使之互相牵制,从而避免出现权臣专权的局面。这样,大大加强皇权。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对科举制的评价: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比较公平公正,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假如你有幸考中并在中书门下省担任最高长官,你将会面临的局面:虽行使宰相职权,但被参知政事分割了权力。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宰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5)结合所学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知识回答。雍正帝时为了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的需要,同时也为了加强皇权,设立军机处,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反映的时代特征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明朝创立内阁、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明初中央“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 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率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根据所学知识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政府通过分权,“分理天下庶务”,使各机构相互制约,“朝廷总之”,从而加强了君主专制,答案为C。ABD三项的表述均错误。 考点: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点评:本题难易程度易,考查明朝为强化皇权而采取的措施。这一部分内容在考试当中经常出现,学生对基础知识一定要识记。特别强调在汉唐宋明清时期为加强皇权而采取的措施要区别清楚。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有学者说“秦始皇……担不起‘专制主义’发明者的荣誉,顶多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实用新型’。”材料中的“实用新型”是指 A.皇帝制度 B.郡县制度 C.封国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秦始皇自认为功劳大,和三皇五帝相提并论,所以称做皇帝,在本题中只有“皇帝制度”是秦始皇的创造,所以本题答案就是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周幽王为博宠妃一笑,点燃烽火,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西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分封的诸王享有治理诸侯国的权力,但是也应该有出兵勤王的义务。周幽王昏庸,为博得褒姒一笑,居然乱用此制度,最终导致亡国。故选A。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相连的西周时期实行的另一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强调血缘关系,与材料不符;郡县制是秦朝以后在国家范围内实行的制度;王位世袭制是指的王位的继承制度,与材料中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无关。因此BCD均错
考点:分封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这里强掉的是家族观念,是宗法制的体现,故本题选择B项。A、C、D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