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荀子的理论是“性本恶”,所以,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只可能是“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承认后天的教育能使一个人弃恶从善,能解决好“性本恶”的问题,本题答案就是A。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演变,表述不准确的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战国时孟子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发展了孔子学说而非荀子,荀子提出的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干要求;而ABD三项的表述均符合史实,表述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韩非子主张“法治”。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
A.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
B.代表的阶级不同
C.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
D.所处时代不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墨子”、“韩非子”、“分歧的根源”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共同背景,不正确;CD两项的表述本身不正确,不符合史实,不是“趋同现象”,所处时代相同不同。墨子代表的是广大下层劳动群众的利益,而韩非子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体现不同的阶级。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与法家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公益慈善组织的宗旨里包含着倡导仁义和发扬仁义的内容,墨、道等学派对于公益慈善行为也提出过深刻见解,佛、道等宗教教义包含丰富的劝人积德行善的观点和言论。公益慈善事业主要附着在宗族家族和放大了的宗族家族一一国家、行会、商会、会馆组织等身上,宗教机构、教育机构、专门慈善机构和个人为其补充,政府在公益募捐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公益募捐主要通过官府文告、聚会讲演和私人交流等方式进行,基本局限于灾荒救济、恤幼养老、兴建公共建筑、发展教育等方面。我国一向缺少与公益募捐法律关系相适应的成文法律规范,主要由道德、风俗习惯和民间法调整。
——摘编自李永军《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若干问题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公益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一些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主动观察和介绍西方公益募捐的情况。公益募捐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通过义演、义卖、发行筹赈彩票、企业捐赠、体育比赛等方式,提高了灾情的发布、募赈的宣传以及赈灾的舆论监督等方面的效率,公益募捐的施众和受众更加广泛。公益募捐的程序、机制得以突破传统的地域限制,开始将公益募捐善款应用于建设戒烟所、阅览会、不缠脚会、医学善会以及兴办近代新式学堂之类的新式民阎公益组织。从1915年到l949年,民国各时期地方政府部门颁布的管理规范会馆的法令有十几个,根据这些法律,工商同业公会一般都设置福利委员会或救济委员会,履行一定公益职能.公益募捐组织,包括公益募捐在内的各个方面也顺应时代发展,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在每一次抵御外敌侵略的过程中都有捐资御敌的行动出现,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更是积极行动起来捐资救国,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
——摘编自李永军《我国近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的历史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公益募捐事业的变化及原因。(15分)
参考答案:
(1)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兼有墨、道、宗教、宗法思想等;以政府为主导的多种公益慈善主体并存;募捐方式相对单一;公益范围较为狭窄;缺乏法律规范。(10分)
(2)变化:受西方公益思想文化的影响;西方人参与中国慈善事业;新旧公益组织并存;传播媒介广泛、方式不断创新;突破地域限制、施众和受众范围扩大;对公益募捐的规范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制度化、规范化);与反帝爱国运动紧密相连。(8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原因: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西方工业文明传入,科技和文化的进步;民族意识和现代意识的觉醒。(7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回答时注意结合材料“……倡导仁义和发扬仁义的内容,墨、道等学派……佛、道等宗教教义包含丰富的劝人积德行善的观点和言论。……政府在公益募捐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公益募捐主要通过官府文告、聚会讲演和私人交流等方式进行,基本局限于灾荒救济、恤幼养老、兴建公共建筑、发展教育等方面。我国一向缺少与公益募捐法律关系相适应的成文法律规范,主要由道德、风俗习惯和民间法调整”归纳总结。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此问题主要要抓住材料,从材料中分析归纳总结答案,如材料“……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公益募捐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通过义演、义卖、发行筹赈彩票、企业捐赠、体育比赛等方式,提高了灾情的发布、募赈的宣传以及赈灾的舆论监督等方面的效率,公益募捐的施众和受众更加广泛。公益募捐的程序、机制得以突破传统的地域限制,……民国各时期地方政府部门颁布的管理规范会馆的法令有十几个,……公益募捐组织,包括公益募捐在内的各个方面也顺应时代发展,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在每一次抵御外敌侵略的过程中都有捐资御敌的行动出现,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更是积极行动起来捐资救国,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分析原因时要结合所学的近代中国社会的特征,尤其是近代民族救亡运动。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变化?认识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这表明( )
A.佛教和道教挑战儒学正统地位
B.为了发展和完善儒家思想的需要
C.唐朝中外思想文化的广泛交流
D.统治者要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B项与唐宋时期的史实不相符合,唐宋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汉代儒学的一些思想已经不能控制人心,加之魏晋时期的战乱,佛道教的兴盛,所以儒学发展出现了危机,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故答案选择A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背景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卷《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