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自从有丞相以来,君相权力之争就存在,君强则相弱,君弱则相强,甚至操纵朝政,更迭皇帝。朱元璋为防止这一现象,废丞相,设六部。故本题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南宋时地方官选任实行地区回避,其规定:官员在非乡贯“州县寄居已及七年,虽未及七年,而有田产物力及三等户以上,并不许注授本处差遣”。实行回避制度,主要目的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涉及到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其目的在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回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所以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南宋回避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根据这位官员的职责—— 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可以排除A,从时间上,该事件发生在西汉;从空间上,这位官员“周行郡国”,可以排除B,《汉书》记述了汉代的监察制度,某一官员的职能是在地方上的监察,具有这一职能的是刺史,其他选项的职能不是监察。刺史为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以“六条”问事。然《汉官典职仪》于六条条文之下,又概括为“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对地方政事,实无所不包。刺史秩六百石。所察之对象则为二千石之太守。武帝之意,以为断进之士勇于任事,故用低级官监察高官。刺史可乘传奏事,总隶于御史中丞。成帝绥和元年(前8),罢部刺史,置州牧,秩亦二千石,哀帝一度复旧制,不久又为州牧。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诸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秦朝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其中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这样监察制度开始确立。故本题应该选B项。丞相是辅佐黄帝管理全国政务的,太尉负责军事,诸卿是中央各部门的主管官员。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现代科学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