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开幕。关于这次会议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展政府主席
B.会议开幕之日北平昼夜长短大致相等
C.在全国工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代行全国人展代表大会职权
D.《中国人展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1949年10月1日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全中国人民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三座大山”不包括
[? ]
A.帝国主义?
B.买办资本主义?
C.封建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1954年宪法是对《共同纲领》的继承和发展,其中的“发展”表现在
①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④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1954年宪法。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共提
出与民主党派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在1956年,故排除③,选D。
考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1954年宪法。
点评:1954年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的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为加强我国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奠定了基础。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A.颁布于中华民国二年
B.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D.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2)①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②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3)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①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②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③思想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