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71年8月2日,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发表“关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的声明”,指出美国将支持联合国大会上要求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席位的行动。同时,美国将反对任何驱逐“中华民国”的行动或者以其他方式剥夺它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的行动。美国这种态度的实质是
[?]
A.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
B.承认台湾的国民党政权是中国的合法政权
C.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
D.制造“两个中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它们就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时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1954年)
(1)材料一中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外交原则?在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著名方针促使了会议的成功?
材料二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
——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
(2)材料二中的决议是在什么时候被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这一决议的通过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双方同意,各国……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某外交公报(1972年)
(3)材料三所示外交公报的名称是什么?这一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方针:“求同存异”。
(2)时间:1971年10月25日。意义: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名称:《中美联合公报》;变化:《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材料一:?“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的那种挑战。”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二:?“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战后在欧洲实施了什么政策?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回答美国战后在欧洲实施的政策目的实现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尼克松在任期间,在与中国的关系上进行了哪些活动?做出了什么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扶持然后控制西欧,抑制苏联的扩张。
(2)没有实现。西欧通过利用各种各样的条件发展自身的经济,与美国成鼎足之势。
(3)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中美20多年的对峙局面,促成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我国最早提出的、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外交政策或原则是
[? ]
A、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政策
D、无敌国外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