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33年4月上海《大公报》(下图)报道:“自日本放弃金本位后,积极倾销日货,至各国大起反感,抵制日货者达二十七国。”从这条新闻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日本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经济危机导致国际关系恶化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形成
D.日本的贸易政策引发了经济危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他对美国开出应对“大萧条”的良方是
A.实行计划经济
B.以供给创造需求
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D.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错误,计划经济是苏联实行的经济模式,是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明显不符合美国的制度;B项供给学派的观点,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学派;C项是经济危机发生的重要的政策,与题干明显不符。D项正确,罗斯福新政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点评:罗斯福新政是罗斯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核心是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在新政中,率先建立和恢复银行信贷体系,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从而为其他各项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基础。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建立社会保障措施等一系列的措施的实行恢复了经济的运行。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以下措施不属于凯恩斯经济主张的是
A.发展混合制经济
B.扩大政府开支
C.增加货币发行量
D.增加政府税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逆向思维选择题,解题时注意“不属于”。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根据所学,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20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后,西方各国开始普遍奉行这一经济理论,因此BCD属于凯恩斯经济主张;而A“混合经济”指的是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经济,不符合凯恩斯经济主张,因此A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为A。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凯恩斯经济主张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33年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并发表鼓舞人心的就职演说。该演说的核心内容应该是
A.抗击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B.建立雅尔塔体制
C.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医治”危机中的美国经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罗斯福上任之初,经济危机已经使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到了崩溃的边缘。在演说中他提到要用“新政”来“医治”危机中的美国经济。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既是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会带来风险与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全球股市从一轮大牛市行情中迅速溃堤,并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大动荡。……危机不仅在虚拟经济中蔓延,更波及到了实体经济,引发全球经济衰退。
材料三? 2010 年4 月7 日希腊政府称,修正后的2009 年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将为12.9 % ,高于此前预估,但政府不会出台新的削减赤字措施。此外,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扩散,该国已陷入困境的银行业正在申请170 亿欧元的额外援助资金。
(1)材料一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1分)导致这一重大事件的具体原因有哪些?(3分)
(2)据材料三概述2008 年金融危机的特点。(3分)
(3)目前深陷金融危机的希腊,为了稳定其货币体系,它应该向“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哪个机构申请贷款?(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机构的宗旨。(2分)
参考答案:(1)事件: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1分)
具体原因:盲目生产、无序竞争;自由放任主义盛行;财富分配不均;胡佛政府的不干预(答出其中3点即可满分)(3分)
(2)特点: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由金融领域波及到实体经济:破坏性强。(3分)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分):该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平衡。(写出两点即可)(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