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982年,中央在温州开展了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运动,即“八大王事件”。温州第一批成功的个体户,被戴上“投机倒把”帽子,遭到整肃。这一行动对民众中刚刚涌动的致富热情,无疑是致命一击。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之后,“投机倒把”这个词没人提了,而“下海”等词汇流行开来。这说明
A.领导人的言行是经济发展风向标
B.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邓小平南巡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2、判断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报道:2000年12月31日,也即20世纪最后一天,在莫斯科红场上,数以千计的俄国人排着长队,前往列宁墓瞻仰列宁。而此前不久所举行的一次关于俄罗斯“世纪风云人物”的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他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
一一人教版教材历史《选修4》
材料二 毛泽东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一一《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列宁在提高俄国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又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邓小平为什么说“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宁和毛泽东都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请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由此体现出的共同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题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4、选择题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B.改革开放新时期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5、选择题 下图是一张股票,发行这张股票有利于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