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不断取得辉煌成就,就是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90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波澜壮阔的90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在1893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列宁也说过:“现在必须弄清楚一个不容质疑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1)据材料一,归纳恩格斯和列宁是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辛亥革命以同旧的反动势力的妥协而告终,革命的果实落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没有受到削弱,封建势力依然在中国每一个角落盘根错节。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个也没有解决,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贫穷、落后、分裂、动荡、混乱的苦难深渊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又失败了。它的失败,给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深刻的启发,使他们逐渐觉悟到必须另外探寻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2)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上,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主要体现为(? )理论的提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的发展。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时代》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邓小平曾八次登上其封面,两次被评为该刊的“年度风云人物”,即1978年和1985年。右图是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第六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题目是“MovingAwayfromMarx”,画面很清晰的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人们携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4)你如何看待材料四的图片中《时代》周刊题目的观点?请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用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来论证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看待: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方法论上的指导,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现实相结合,不能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是对社会实际生活基本规律的总结,在指导社会实践活动时,必须与社会实际相结合。
(2)背景: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民族灾难依然深重;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苦苦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中国先进分子受到启迪,看到希望;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理论:工农武装割据。
(3)实践: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
(4)看待:西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曲解。论证:从政治上看中国坚持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经济上看中国建立并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逊计算,中国GDP(即国内生产总值,下同)在世界GDP中占的份额如下:1820年(即鸦片战争前),中国GDP占世界GDP的1/3。1952年(即中国经济恢复到抗战前最高水平的那一年),中国GDP占世界GDP的比例为5.2%。
(1)据材料一,说明1820年到抗战前中国GDP占世界GDP份额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在旧中国,工业生产在整个国民生产中所占比重很小。就是这样极少的工业,其布局也是极不合理的,主要是集中在东北和东南沿海的几个大城市中。如1936年,关内工业产值的94%是由上海、青岛、广州、北平、南京、无锡6个城市提供的,而广大内地,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几乎没有近代工业。
(2)针对材料二反映的我国工业状况,“一五”计划在指导方针和建设重点方面有什么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建国后西藏经济发展的一组图表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西藏经济出现快速发展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西藏经济发展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变化:由鸦片战争前的1/3降到抗战前的5.2%。原因:鸦片战争后,由于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致使GDP迅速下降;19世纪60年代以后,虽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诞生,但在本国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势力的双重压迫下发展异常艰难;同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经济发展迅速。
(2)针对材料二的状况,为改变旧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新中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指导方针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将建设重点放在工业基础较好的东北等地,以便于工业化的起步。
(3)原因:1978年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国家加大对西藏地区的投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认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变不合理的经济布局;有利于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汇总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各个阶段的流行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名言几乎贯穿始终。下列邓小平的名言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②“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④“三个有利于”
[?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日本国会议员冈田春夫说:“毛泽东和列宁一样,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而且正在创造着历史,是20 世纪最伟大的人物。”这句话说明毛泽东
[? ]
A.第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C.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彻底改变了20 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深刻阐明了
[? ]
A、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D、破除迷信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