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法国贝当将军回忆一战的某个战役时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散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这个战役应该是
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色当会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
A.是亚非人民联合反帝的开端
B.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
C.说明第三世界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D.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不包括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大力发展国有化
C.以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为前提
D.尽力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干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因此D表述错误。
考点:罗斯福新政
点评: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此种题型也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异,即在试题中有三个备选项是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试题就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的选出来。该题型结构特点是在题干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提示语。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材料一:“俾斯麦老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不可调和的彼此对立的两大势力……假如德国昨天从地球上消失,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
——摘自英国的《星期天评论》
材料二 :“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 。”?
——摘自威尔逊演说(1916年7月10日)
材料三: “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些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
——一摘自威尔逊关于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
运用有关地理、历史、政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普鲁斯是当今_____国中的较大的国家之一。
(2)德国的____?河是世界上货运最繁忙的内河航道.该河河谷也是德国农业最发达地区。
(3)德国在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如无产阶级革命导师____,诗人____,音乐家____等。
(4)材料一的评论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5)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分析美国参加“一战”的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
(6) 对此你有何认识材料三掩盖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德意志(1分)
(2)莱茵(1分)
(3)马克思、歌德、贝多芬(2分)
(4)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2分)
(5)直接目的发战争财,最终目的统治世界(2分)
(6)捞取战利品,争夺世界霸权。帝国主义总是用伪善的言词来掩盖真实目的。(2分)
本题解析:本题是综合创新题,以德国为切入点,考查相关历史、地理知识。第一到三问以基础史实为主,最后三问需要学生透过现象看其本质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的直接目的是
A.在全球与英国争夺殖民地
B.共同对付沙皇俄国的威胁
C.帮助意大利与法国争夺突尼斯
D.对抗法国和俄国的军事协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要结合条约内容和性质到理解。条约具有明显反俄性质。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