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对一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严重削弱了俄罗斯、德意志和奥匈帝国
B.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C.推动了战后革命运动的发展
D.封建的奥斯曼帝国解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一战摧毁了俄罗斯、德意志和奥匈帝国,削弱了英法的实力。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列强以自身利益作为其外交政策出发点
B.意大利不守信用,背信弃义
C.同盟国内部矛盾不断激化
D.协约国方面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意大利本是三国同盟的重要成员,但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表明上看B意大利不守信用,背信弃义,但实际上各国均是从维护本国利益的角度出发选择利益集团,所以A项符合题意, C D两项也与题意要求的实质问题不符。
点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长期以来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对其的考查进入了选修层面,但不能忽视的是这两次重要战争对世界造成的影响直至今日仍旧就在,尤其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仍有必然对其进行深刻反思。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一战中率先使用下图中的新式武器的国家是?

[? ]
A.德国?
B.法国?
C.意大利?
D.英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张伯伦曾几度向威廉二世做出结盟的姿态。1898年,张伯伦曾向德国表示:“我们应该向俄国说,你想要的东西都得到了,我们准备承认这一点,但是你不要走得太远了。中国的其他地方应当由我们联合保护。”威廉二世斩钉截铁地回答说:“张伯伦不应当忘记,在东普鲁士,我有一个德国师团在抵御着三个俄国军团和九个师团,那儿可没有中国的万里长城,也不是英国的装甲舰能到的地方。”张伯伦的建议没有被德国所响应。
材料二? 1901年威廉二世对甘本(法国驻英大使)说:“你应该知道我对你的国家的感情。我认为对欧洲的和平来说,法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我希望法国强大,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就请告诉我,我会给你们帮助的。”甘本说:“对陛下的关心我极为感动,我会向巴黎报告的。但是法国希望生活在和平环境里。我希望而且我也相信法国永远不会需要陛下的帮助
材料三? 1896年,威廉二世在给大臣的一份电报中说:“我们现在背上了大量的殖民地,……因为这些殖民地使我们与英国继续不断地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在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我们的报纸在天天宣传这种斗争。”
——以上材料选自《世界近代史资料选》
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为什么要主动与德国结盟?威廉二世拒绝与英国联合的理由是什么?据材料三指出根本原因何在。
(2)材料二中,甘本拒绝威廉二世“帮助”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真正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威廉二世对英法的态度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1)利用德国对付俄国。东普鲁土边境德俄军事力量对比悬殊,德国担心英德结盟会引起俄国不安和威胁。英德之间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尖锐,不可调和。
(2)法国需要和平。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力图对德复仇,双方矛盾尖锐。
(3)拒绝英国的结盟建议,主动寻求与法国的联合。意欲拉拢法国对付英国。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相互勾结斗争问题的认识。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街,导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新矛盾,其相互勾结.斗争的结果是导致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不难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
C.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有关史实的再认、再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提供的时间是“1914年6月28日”——一战前夕。地点:南斯拉夫——塞尔维亚。事件是“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反对奥匈帝国侵略的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索。从这些有效信息中可以排除A、C、D三项。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