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邓小平理论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标志是(?)
A.“文化大革命”结束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中共十二大召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邓小平理论集中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解决社会主义的问题,指导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建设。邓小平理论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了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后逐渐形成的。故选C。AB都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排除;D项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成熟。
点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导了中国的经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新的阶段的发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毛泽东思想的相关内容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课题组指出:“事实上,以人均GDP、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等三个指标来比较,2002年中国的经济现代化水平只是美国1892年的水平。”对这一结论的正确理解是
A.1892年美国就拥有了中国2002年的生产工具与技术
B.2002年中国的生产总值才相当于美国1892年的水平
C.2002年中国的农业劳动人口数相当于美国1892年的农业劳动人口数
D.2002年中国的经济现代化的综合水平相当于美国1892年的水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准确把握材料提供的信息,材料表明的最准确的信息是:2002年中国的经济现代化的综合水平相当于美国1892年的水平。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表反映了?
?
| 1984
| 1985
| 1986
| 1987
| 1988
|
投资总额
| 28.2
| 38.8
| 18.7
| 16.5
| 23.5
|
国家投资
| 23.9
| –3.1
| 8.1
| 7.9
| –15.3
|
国内贷款
| 47.3
| 97.4
| 25.1
| 31.0
| 9.4
|
利用外资
| 6.2
| 29.5
| 44.5
| 32.7
| 45.1
|
自筹及其他
| 27.6
| 41.6
| 17.9
| 19.1
| 33.5
|
?
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D.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是典型的数据表格解读题,从题中可知,1984年以来,“国家投资”、“国内贷款”这两个计划性较强的数据基本呈下降趋势,“利用外资”、“自筹及其他”这两个市场导向极强的数据基本呈上升趋势,也即表格中数据主要反映了C项。A项主要是从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以来;B项主要是指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D项是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这一格局,这三项在本题材料中都没有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某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思想解放的历程”“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几个并列的栏目。如果再增加一个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 )
A.国有企业改革
B.经济特区崛起
C.“九二共识”
D.家庭承包责任制后的农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变。国有企业改革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经济特区崛起是对外开放的重大成果之一;“九二共识”是“一国两制”的成就之一。故只有D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两个凡是”观点的提出突出反映了
[? ]
A、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维护
B、忽视客观规律坚持主观主义
C、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
D、党内始终存在两条道路的斗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